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學者方舟:北部都會區不是衛星城市

文匯報

(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黃山)香港要拚發展、開新篇,未來應如何推進高質量發展?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博士接受《大公報》訪問指出,發展北部都會區(北都)需打破舊思維,跳出以往發展衛星城市模式,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以全新思維去規劃發展北都,在布局上制定產業、交通先行的策略並做好對接,在落實執行細節上做到精準有效,帶動經濟,創造就業和安居的良性互動,令北都成為香港未來新經濟的引擎。

方舟強調,發展北都,絕不能再走房地產發展模式,避免淪為只有居住功能的地產項目。

北都發展如箭在弦,方舟表示:「北都要成為香港新經濟引擎,就必須以創新思維進行規劃布局,如果仍按香港既有規劃發展的理念落實,將重蹈覆轍,難以跳出衛星城市模式,變成一個加強版新市鎮發展計劃和一個放大版香港科學園的新組合,無法實現其本來可達到的重大策略性意義,難以真正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發展北都,必須走一條跟發展香港科學園不一樣的路,科學園太類似房地產模式!」

方舟指出,北都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平台,融入大局的意義不是簡單地加強內地與香港人員往來、加大相互投資力度那麼簡單,是要通過融入國家超大規模的市場和產業,分享國家高速、高質量發展的紅利。

產業規劃布局乃北都的成功關鍵,「交通先行」則是重中之重。

方舟表示,北都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建立足夠規模的創科產業,為香港創造新經濟增長點和提供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讓新界北成為真正意義上香港的都市新中心,「特區政府能否為北部都會區制定策略性的產業規劃,並確保具體落實產業政策的執行細節精準有效,非常重要。」

方舟說,「現有的北都規劃只是把未來20年香港關於新市鎮的規劃重新包裝一下,加上一個都會區的概念,只是由數個『加強版新市鎮』,包括原有的河套港深創科園和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在內的新田科技城,以及一些去留未定的厭惡性設施所組成的一個拼盤。所謂的『加強版』發展,即使已汲取了天水圍等新市的經驗教訓,在住宅用地外加了一些『工業』和『混合土地用途』,但沒有產業項目規劃配合,又如何帶動產業發展和創造就業?」他強調,「發展北都,必須走一條跟發展香港科學園不一樣的路,科學園太類似房地產模式!」

「要發展北都,就要打破以往發展新市鎮的固化思維,跳出衛星城市的舊模式,不能只是把以往新市鎮的規劃重新包裝,加上『都會區』概念就當完成。」

「香港應積極與深圳協同規劃,吸引海內外科技企業落戶北都,形成深港共建產業鏈。」

「因為這些土地規劃的後面並沒有產業項目規劃的配合,其地塊功能如何帶動本地新產業發展和創造就業機會,更未被納入討論議程之內。」方舟表示,如果把創科用地以傳統「先起樓、再招租」的模式發展創科產業,恐怕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政府須為每項新產業制定具針對性的整體發展策略,北都的創科產業發展不可重蹈以往覆轍。

方舟表示,深圳市政府去年六月發布《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規劃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的先進製造業園區,提出包括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軟件與信息服務、生物醫藥、新能源產業等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及區塊鏈、細胞與基因、量子信息等八個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深圳擁有強勁的產業實力,是國家科創發展的引擎,更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其產業規劃布局有重要意義,「這對北都的產業布局和規劃意義重大。」

「創科發展需要吸納大量國際資源,香港應該積極與深圳在產業布局上協同規劃,爭取把深圳規劃的28個產業中特別需要吸引國際資源的某些產業環節,爭取海內外科技企業落戶北都,形成深港共建產業鏈的效果,令這些產業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發揮好香港對內和對外的『雙循環』作用,共創雙贏。」方舟表示,把北都打造成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成為世界級新經濟區域,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作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