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十賭九輸

明報財經網
韓企葬身美元期權
2008年10月19日

【明報專訊】金融海嘯對亞洲經濟的衝擊逐漸浮現,本港有四萬名迷你債事主,而韓國則有一大批韓出口商因為購入一種名為KIKO(Knock-in Knock-out)的美元認購期權,錄得嚴重虧損。

此外,環球對沖基金大舉拋售日本的浮息國債,壓低債券現值,衝擊日本總值4320億美元的浮息債券(Floaters)市場,銀行持有這方面的資產而可能錄得起碼是帳面上損失。

韓國大型電子生產商泰山光電(Taesan),上月宣布因累計錄得6200萬美元期權虧損,而要結束營業,為韓國銀行界響起警號,因為韓國銀行亦可能因美元期權而損失數以十億美元,而且更因在分銷上述產品時涉及向客戶隱瞞有關風險,面臨大量訴訟。

KIKO是一種衍生工具,將韓圜兌美元在限定的匯率範圍內,買家可以一個較市價為高的匯率把美元售給銀行,不過倘美元升穿特定範圍後,買家需要彌補合約金價的雙倍款項。年初至今,韓圜兌美元共貶值了29%,令以出口商為主的KIKO買家損失慘重。

稱遭銀行誤導買KIKO 擬興訟

韓 國國會議員Cho Moon Hwa質疑,銀行給企業的銷售文件大多以英文撰寫,買家根本不會明白相關條款。一名買入KIKO投資產品的建築設備廠家Kim Sang In表示﹕「銀行從來沒有說明KIKO的高風險,他們說韓圜有99%機會上升」。他表示,正組織其他受影響的130家企業,向售賣KIKO給他們的銀行興 訟。

韓國當局估計,由於大部分KIKO是在07年底至08初訂定的,當時每美元兌900韓圜,上周五美元已升至1303韓圜,總值79億美 元的KIKO,有八成於明年6月到期。當局並指出,截至本月1日,有63家韓企因持有共23億美元的KIKO面臨困境,因為它們過度對沖或是超過了預期的 美元收入。

根據韓國金融監管局的資料,參與KIKO的銀行包括了韓國國民銀行、新韓銀行、韓國工業銀行、花旗韓國銀行及渣打第一韓銀等。

浮息國債受壓 日銀行損手

另一邊廂,對沖基金為償還借貸,大舉拋售日本債券,浮息債券市場受壓,票面值下跌,持有這些日本浮息債券的銀行勢錄損失。

現時該等浮息債券僅得票面值的88%,市場規模高達4320億美元,倘持有的日本銀行按市價為所持債券作撥備,將錄得巨額損失。倫敦一大型對沖基金負責人形容,「日本沒有次按,但她正為自己的銀行製造次級資產。」

(明報綜合外電報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