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Dr.東:牙骹痛胃痛勿掉輕心 隨時心臟病發

on.cc東網專訊

【on.cc東網專訊】 心臟病是「都市殺手」,典型病徵包括心口翳悶、運動能力下降,但原來牙骹痛、左手痛、胃痛等均為非典型病徵,若不留意,隨時心臟病發而不自知。香港心臟專 科學院會員關詠山說,最常見的心臟病非典型病徵為「胃痛」,是由於心臟與胃的位置接近而引起錯覺;其他不同的痛症則由於神經系統把痛感轉移而成。她呼籲市 民,若突然有突發性的強烈痛症或其他不適,不論來自身體甚麼部位都應求醫,接受心電圖等基本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關詠山說,心臟病可分3類,包括血管問題例如常見的冠心病;心律問題例如心房顫動;以及天生結構性問題。血管問題主要指心臟3條大血管閉塞,典型病徵包括心口翳痛及運動能力下降;心律問題主要是心臟「跳快咗」或「跳慢咗」,典型病徵包括突然暈眩,甚至休克;若心臟結構有問題,因應病情有不同病徵,例如氣喘等。

不過,不少心臟病徵狀非典型,或因而延誤治療,後果可大可小。關詠山說,印象最深刻是一名70多歲男病人,求診時已經「全身腫晒」,經檢查後發現他3條主要血管閉塞,其中2條更完全栓塞,心臟只剩2成功能。男病人當時透露,從未感到心口痛,只是1年半前開始「行路差」及有水腫。男病人懷疑自己患腎病,但一直無求醫。男病人最後接受2次通波仔手術,心臟功能始回復。

關 詠山說,延誤治療心臟病,後果可能非常嚴重,隨時可致命。臨床上心臟病「咩古靈精怪病徵都有」,通常以女病人為多。出現非典型病徵,主要由於神經系統轉移痛感(referred pain),令病人產生錯覺。因此若有不適,尤其突發劇痛,應及早求醫。醫生單憑病人的主觀病徵,有時難以確定病症,需要心電圖、心臟超聲波、磁力共振等進一步檢查。心臟每一下跳動也彌足珍貴,主宰全身血液循環,將氧氣與養份泵到身體各部位。都市人生活壓力大,忽略均衡飲食,不經意損害了心臟健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