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日 星期日

綠債「加息」認購倒退 利率風險勿掉輕心

信報財經新聞

環球債市殺聲震天,無礙政府近日推出的第二批綠色零售債券,認購反應尚算理想,惟保底息由之前首批的二點五厘大幅提高至四點七五厘,申請人數和金額反而不及去年。業界對此有不同解讀,有歸咎於八月發行的銀色債券消耗長者不少購買力,亦有指銀行高息存款分薄客源,而首批綠債去年五月甫上市即跌穿底價也令人留下陰影等,顯示香港散戶不斷累積經驗、對債券這個「非主流市場」認識增加,同時預示利率震盪正殺埋身。

銀債面向高齡人士,不設二手市場,可視作無風險收息工具。然而,綠債及開創政府零售債券先河的iBond俱在港交所掛牌,透過觀察價格和孳息率變動,投資者既能緊扣環球債市脈搏,還可在保底息以外納入其他影響回報的因素,一併考慮後作出更「貼市」的投資選擇。

零售債券在香港起步較遲,二手市場活躍程度無法跟歐美相比,可是行情仍深受全球大環境牽動。首批綠債(二〇二五年五月到期)生不逢時,去年剛面世便碰上美國聯儲局啟動緊縮周期,二點五厘保底息起初還算吸引,但美國去年六月份通脹率高達百分之九點一,嚇得聯儲局連環激進加息。「息升價跌」是債市的鐵律,當市場利率急升,銀行也要提供高息定存「搶錢」,綠債拋風乍現,今年初一度跌穿九十五元,較發行價一百元低逾半成,反映的是資本損失。

正所謂危中有機,若以這個折讓價買入並持有至到期,連同在債券剩餘壽命(約兩年)期間收取的利息,經年化(annualized)處理後,首批綠債的到期孳息率(yield to maturity)達四點八厘,也就是這項投資的總回報,遠勝相當於票面息率的二點五厘保底息。

投資者當然可對債券到期前的價格波動視而不見,持有三年靜待連本帶利歸還,表面上毫髮無損。不過,正因為有二手市場的存在,把債券當下的市場價值表露無遺,一旦對利率走向判斷錯誤,難逃市場懲罰。通過這種切身體會,香港零售債市參與度可望逐步提升。

以第一批綠債最新造價九十六點六元為準,相對發行價仍存在折讓。根據港交所數據,首批綠債目前的到期孳息率約四點七厘,第二批綠債保證回報雖提高至四點七五厘,表面上看,不過是市場價而已,姑勿論對認購反應是否足以造成影響,二手市場的參考價值已可見一斑。

新一批綠債將於十月十日發行,翌日上市,會否步首批後塵,首天即破底,還須拭目以待;惟環球債市近日沽壓沉重,形勢未許樂觀。

兩三個月前,市場主觀上異口同聲美國利率已經或極近見頂,可是近期出現兩大變數,其一為國際油價踏入下半年拾級而上,其二則是美國汽車業工人獅子開大口,在薪酬協議談判中要求未來四年合共加薪至少三成,儘管較先前的四成有所「退讓」,但明顯似是底線。

不論工潮如何收科,美國工會勢力不減、汽車業成本上升,疊加油價高企,聯儲局遏抑通脹的進程面臨新挑戰,利率於高位停留更長時間勢所難免。局方九月中對利率按兵不動,但憧憬減息在望的投資者被最新利率指引殺個七葷八素,引發債市一輪劇烈拋售,長息急速抽上,持債風險驟增,須債價下跌提供額外回報方能補償。債息飆升、美滙強勢、油價衝高倘若形成惡性循環,世界經濟難保不會陷入滯脹,並有可能為新一波金融危機埋下禍根。全球股市近日跌勢加劇,港股恒指在區內表現幾近包尾,債市同樣自身難保,去年股債雙殺有重演徵兆。

不過,高息年代重臨也有積極的一面。昔日小存戶常為超低利率發愁,抱怨十萬元收息未必買得到一個麵包。時移世易,如今香港有高息定存、綠債、銀債任君選擇,在回報上絕對夠條件競爭。基於本地通脹遠不及歐美高,市民更能享受實質(real)正回報,一紓過去十多年被「壓榨」之鬱。

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短期國庫票據孳息率全線高於五厘,無驚無險便能獲取可觀收益,足以改變許多人的投資行為。不久前,股神畢非德與全球首富馬斯克不約而同地力撐短債,卻對長期債券絕口不提,看似早就洞悉利率會停留在更高水平上。

由是觀之,新一批綠債大幅「加息」,與其說是政府明益市民,倒不如視之為隨行就市更貼切,實際上也是一個警號。對於負債甚多的企業,若需要再融資,利息開支恐大幅增加。至於正在供樓的人士,又不可掉以輕心,即使按息已封頂,惟頂位會隨着銀行的最優惠利率(P)改變,管理好利率風險,無疑是當前要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