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假金」陰影 金行生意跌逾兩成

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 英國《金融時報》在本月初曾報道,本港市面有假金騙局,令消費者以為香港「充斥假金」,一時間人心惶惶,影響市民及內地遊客的光顧意慾,有行內人士指,報道令生意下跌兩至三成;而做內地客生意的商號影響更大,有內地客更因報道,棄港資金行轉而「幫襯」內地金行。預計事件要兩三個月後才有望淡化,由於目前正值聖誕新年零售旺季,對港資金舖有相當的打擊。

 由於金銀業貿易場曾在有關報道內回應,指業界今年錄得至少200安士、相等於218.4萬元假金,但估計實際流通的假金較此多10倍。九龍金銀首飾業商會理事袁伙興表示,此番言論對業界打擊相當大,他認為此數字是沒有任何根據,純粹是估計出來。並直指報道以偏概全,強調市民在擁有「優質商戶標誌」的金舖購買任何金飾,都百分百肯定是真金,而且成色保證充足:「事實上,客戶也沒有可能在首飾商會會員的商號買到任何『假金』」。

內地客棄港資幫襯本地行

 袁伙興指報道刊登後,其生意下跌兩至三成,據他所知,一些內地客戶經常光顧的商號生意影響更嚴重。

 中山市金彩企業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甘超凡表示,報道刊出後他接到很多查詢了解事件,加上由於上述事件與周生生金行於內地所有18K金全線下架的消息相距不足一周,內地客對港資金行信心大失,以往人頭湧湧的內地港資金行,如中山京華酒店一帶的金行,現在變得水靜鵝飛。「有內地市民跟我說,短期內不會光顧港資金行,寧願幫襯手工輸於香港的內地金行。」

成色不足也只是金行虧損

 袁伙興指出,一般市民可能不清楚金舖的運作,「首先,任何人將黃金賣予金行,金行會先行驗金,看看成色是否足夠,金行向售金者付款後,該些黃金會交給國際極有信譽的精煉商,將金飾熔煉成一條一條的金條,金條是保證每一條也是9999的千足純金。」然後,金行會向精煉商買入金條並製造金飾。故此,市民在金行買到的金飾必定是真金,報道所指的「假金」,完全不會出現在金行的飾櫃。「即使有人將成色不足的金飾向金行出售,就算金行上當了,虧損的也只是金行本身,絕對輪不到消費者去承擔。」

「優質標誌」制度保障成色

 問及如果金行在製作金飾的過程中「偷工減料」,令金飾成色不足,市民又有何保障?袁伙興稱,全港的金行幾乎都是香港或九龍首飾業商會的會員,商會在1998年引入「優質商戶標誌」制度,任何擁有該標誌的金行,必須保證每一件金飾的成色都足夠,商會會隨時派員突擊抽驗,一旦發現有產品成色不足,商會會褫奪有關金行「標誌」使用權,有關商戶亦會聲譽掃地。「制度運作至今,一直沒金行出過事,童叟無欺,肯定市民在港買到的金飾全皆成色充足。」

犯《商品條例》可判入獄5年

 此外,任何金飾都會標明成色,若金飾的成色不足,即觸犯《商品說明條例》,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入獄5年及罰款港幣50萬元,而本港海關亦會經常抽驗金行的商品。至於周生生的18K金出事,據他了解,18K金的成色為75%黃金,今次內地驗出其成色為 74.9%,是千分之一的不足,相信是工場在製作首飾時一時失手,在焊接位出問題。「一般港資金行的18K金,成色會預鬆一點,約76%左右,務求不讓金飾的成色因加工工序而少於7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