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貸評山下:各國央行變身大莊家

蘋果日報

今時今日,全球金融市場最大的莊家不是甚麼對沖基金,而是全球的中央銀行;這些莊家的一舉一動,卻又會是未來全球金融市場的最大風險。

為求走出迷宮,日本央行與日本政府共同發表聲明,聯手對抗通縮以及振興經濟至持續增長,宣佈通脹目標訂於2%,承諾在明年1月起,每月買入日圓的國債及票據 合共13萬億日圓。明顯地,今次日央行是被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霸王硬上弓」,筆者認為,政府如此過火的行為,無疑令日央行的獨立性受到干擾,讓它身陷兩難 局面。

權力越大 出錯傷害越深

如果你問筆者,全球各國央行應否擁有獨立性?傳統智慧,央行獨立性,毋庸置疑,不過,大家可先從兩方面去進行討論。

首 先,若央行完全擁有獨立性,即不受任何機構包括政府所監管,那它在制訂貨幣政策時,便可免受政治及人為因素影響,並能以公眾利益出發,讓物價保持穩定,但 央行的「問責性」便下降。權力越大,出錯時的傷害性就越深。諾貝爾獎經濟學家Milton Friedman便強力指控聯儲局是美國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元凶。如何防止「獨立」變成「無王管」,考驗全球政府的智慧。

反過來說,若央 行是非獨立的政府機構,即其貨幣政策會受到政府及政客所干預,而當政府不理會公眾利益,一意孤行要推行對經濟存在風險的貨幣政策時,此舉就會令央行失去公 信力。正如現時安倍晉三為求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決定推行QE(量化寬鬆),谷高通脹率,此舉明顯就是干擾或挑戰日央行的獨立性。

然而,現時日本的 經濟底子薄弱,當QE一出,其物價預期上升,即貨幣預期下降,資金難免會大量流走,再加上人口老化結構問題,過於積極的貨幣政策只會令日本債務問題加深。 而安倍晉三把通脹目標訂於2%,只能說他是「玩命之舉」,要麼成功,要麼就會是推倒日本這個「龐氏騙局」的最後一根稻草。

屈從政治 會喪失公信力

事實上,現時不止日央行處於兩難局面。早前,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就警告,近年多國央行的獨立性正被削弱,令滙率變得政治化,不排除未來全球將陷入貨幣戰爭,觸發各國爭相將本國貨幣貶值的危機。

其 實歐洲央行(ECB)的獨立性也好不到哪裏,這也是ECB跟歐元成立前,與德國央行的最大分別,亦解釋了為甚麼這幾年來德國央行行長,久不久就出來批評一 下。歐央行背後充斥不同國家的政客,各懷鬼胎;現時歐央行的救市政策,就是無限量買歐債,這招不就是削弱貨幣政策,並有損獨立性之行為嗎?當然,從某個程 度來說,如果去年中歐央行沒有提出無限買債,歐元區可能已經離分裂不遠了。
獨立與否,央行都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銀根擴張已去到歷史罕見水平。央行如何善後,免得車毀人亡,才是金融市場未來最大的風險。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