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跨境網購黨 殺入港呃貨

on.cc東網專訊

電子商貿盛行,惟涉及的騙案變化萬千,過去3年,香港警方接獲網購騙案達4,000宗。東網記者發現,近日有「呃貨黨」在網上交易平台肆虐,外國及內地賣家叫苦連天,情況更有蔓延香港之勢。騙徒覷準網上交易平台買家申訴優勢,以「貨品描述不符」為由,向交易平台單方面撤單「呃貨」,最終令網店收不回貨品及貨款。有電商專家承認,不少跨境「呃貨」騙徒在交易平台有系統及有組織地犯案,惟網上跨境交易申訴繁瑣困難,建議網店提升出貨保安措施及加強與其他網店通報騙徒資訊,減低被騙的風險。

開網店逾10年的Tim(化名),去年12月,將一系列價值逾3,000港元的名牌外套經交易平台轉售到外國,一名美國買家隨即透過網絡支付商繳費買入其中一件外套,惟當買家收貨後,卻多次向交易平台檢舉Tim的外套是假貨或不合身,又以平台保障買家收貨後「貨品描述不符」作為申訴理由而撤單。最終買家將貨取走,Tim事後翻查買家的交易紀錄,發現該帳號在交易前一日才註冊,並未進行其他交易。他曾向交易平台申訴,惟最後仍無法取回款項,對方又沒有退貨。

另一賣家Sam同樣經交易平台寄價值3,000美元(約23,300港元)的手錶到美國,但買方投訴打開貨件時只有空盒,雖然速遞公司已證明寄出3公斤貨件,不可能是空盒,但最終交易平台仍要賣家將貨價一半、即1,500美元(約11,700港元)賠償買家,令Sam懷疑買家是職業騙徒。

除本港外,「呃貨黨」亦在各地肆虐。上月有內地網民就在網上論壇分享懷疑騙徒資料,並留言指:「(騙子會)說給兒子買禮物等等,然後過幾個月再以未授權交易為由退款,請各位賣家小心。」

香港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發展協會會長朱偉標坦言,有外國「呃貨」騙徒有系統地在交易平台「釣魚」,網店賣家若經驗不足,容易成為騙徒目標。朱坦言,交易平台往往只能出事後根據證據仲裁交易投訴,一般情況下平台都會以證據充分一方佔優,而賣家出貨時,除考慮提高利潤抵銷「呃貨」成本風險外,亦可對可疑買家進行信譽查證。

涉事支付商回覆指在本次個案中,該買家選擇向發卡機構提出索償。發卡機構進行了調查程序,支付商根據發卡機構的調查結果及決定,向相關買家進行了退款程序。而涉事交易平台發言人未有就投訴個案作個別回應,但表示已提供保障方案保障買賣雙方利益,若賣家認為買家違反交易平台政策,可進行檢舉,平台會進行徹底調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