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油 !
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的首場會議美國時間周四(18日)下午5時正式結束,中國代表團離開會談酒店,返回下榻酒店。本次會議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中美高層官員首次面對面會談,雙方發言時針鋒相對。
應美方邀請,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率領的中方代表團成員抵達美國阿拉斯加的第一大城市安哥拉治。根據雙方商定,3月18日至19日,楊潔篪、王毅與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安哥拉治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美方對中方在香港、台灣及新疆的行徑深表關注,認為中方的所為威脅以規則行事的全球穩定秩序,強調這些問題並非內部事務。布林肯又指中國對美國的網絡攻擊,以及經濟脅迫美國盟國這些行徑威脅用以維持全球穩定以規則為本的秩序。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批評中國攻擊基本價值觀,指美方不尋求衝突,但歡迎激烈的競爭。
中共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反擊批評美國鼓動一些國家攻擊中國,利用強大的軍事及經濟實力,向其他國家施壓,又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威脅國際貿易,重申香港和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干涉內政,敦促美方停止把自身民主價值觀加諸於別國身上,強調西方國家不能代表全球民意,美國很多人對美式民主信心很低,根據民意調查,中國領導人獲得中國民眾廣泛支持,中方不會接受美方的無端指責,亦不會受到遏制。
楊潔篪又指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與中國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歷史會證明,對中國採取卡脖子的辦法,最後受損的是自己。楊潔篪強調,中國的價值是人類的價值,即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自由、民主,中方信奉的是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國際秩序,而不是一小撮國家所鼓吹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楊潔篪又說,中美民主有分別,美國有美國式的民主,中國有中國式的民主,美國的民主不僅由美國人來評價,而且要由世界人民來評價,美國的民主到底做得怎麼樣,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
中美會談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舉行,第一場對話就爆出濃郁的火藥味。
一般外交談判,開場初段都會邀請傳媒出席,雙方代表講講開場白。我年青時當記者的時候,經常採訪這類場合,一般都「無料到」居多。偶而有一些官員吟詩講古,作些暗示,記者已經覺得是大豐收。想不到中美會談頭一場的開頭白,兩國居然大吵架,可說十分罕見。
要知道,有記者在場的發言稿,雙方先頭部隊事前協商時,都會事先讓對方過目,讓大家都知道自己會講些什麼。但今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玩出位,脫稿話會在這次會晤期間討論中國惹起關注的行為,包括在香港、新疆、台灣等地區的行為,及對美國盟友的經濟脅逼云云。
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見到阿布林肯不按外交禮節,脫稿發炮,十分憤怒,發言時直白地說:「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我們認為你們會遵守基本的外交禮節。我們必需要闡明我們的立場,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會按實力出發與中國談話』。從20年前、30年前,你們就沒有地位講這句話,因為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
按原定的安排,中美首席代表簡短講話之後,記者就要離場。但布林肯叫停正要離場的美國記者,加料再講。說他最近訪問日韓多國的時候,聽到的與中國講的,非常不同。他說:「我聽到的是,對『美國回來了』,對我們與夥伴重新接觸,感到深度滿意。我們聽到對你們的行動深度關注。」
分析美方的舉動,拜登政府是在玩一種鏡頭前的高姿態。正如《美國之音》引述評論所講的,是要向美國國民展現強硬的姿態。事實上,在會談開始之前,美國已接連打「強硬牌」,包括在中美對話之前,分別與韓國和日本進行「2+2」高層對話。美國成功拉攏日本對中國發出強硬批評,但拉攏南韓未能成功,南韓表明不會在中美之間站邊。在香港問題上,美國亦在發功,此前美國國務院指令美國金融機構對24名中港官員作出制裁,布林肯表示連外國金融機構,也要遵守美國相關的制裁指令。美國動員一切力量,在中美會談前擺出「食硬」中國的態度,所以中美會談一開始便吵架,並不叫人意外。這裡有幾點值得注意:
一、美方玩強硬表演,明顯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美國在應付新冠疫情的問題上,失敗得一塌糊塗。在拜登政府的眼中,上任總統特朗普大量退出國際組織和國際條約的行徑,亦嚴重挫傷了美國作為全球盟主的地位。所以拜登上任之後馬上要大唱「美國回來了」,如果未曾缺席,就不用大講自己回來。美國官員在中美會談時作出強硬表演,只不過是一種「夜行人吹口哨」的行為。
二、中國是一塊硬石頭。美國想在中國身上攞彩,結果一腳踢到石頭上。楊潔篪說「20、30年前你們就沒有地位在中國面前這樣講話」,意思是美國不能高高在上向中國訓話。其實,楊潔篪這樣講已經是「俾面」,沒有說「70年前」。1950年韓戰爆發之時,正值新中國在成立之初,中國站也站不穩的時候,已敢於與美國開戰,最後1953年在板門店與美國軍方代表坐在談判桌的兩旁,商議停戰協定。如今美國和中國玩硬,不會佔到什麼便宜。
三、香港問題轉圜餘地更少。我們早已預計,中央調整香港政制的行動,不會因美國的反對而停止。當然,如果中美雙方談得很好,中國做些微調也說不定。但中美如今鬧得這樣僵,微調也不用了。
布林肯在會談中警告中方,說拜登總統在2008年還是副總統時訪問中國,對當時還是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提過:「賭美國輸,從來不是好賭注。」到今天也是如此。
不過,美國也應注意,賭中國輸,也從來也不是一個好賭注。韓戰和越戰的歷史,美國應當銘記。
盧永雄
中美會談結束,這是拜登政府執政以來的首次和中國官員面對面高層會談。美方事先張揚會後無共同聲明,結果一開場就吵架,會後連共同記者會也沒有了。
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外長王毅在會談結束接受了中國媒體採訪。楊潔篪表示,雙方進行了坦誠、建設性交流,這次對話是有益的,但雙方在一些問題上仍然存在重大分歧。
美方事後對會談的總結是﹕會談達到目的。
據美國之音報道,儘管這次會議無果而終,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會後對記者表示,美方達到了舉行這次對話的兩大目的,即1. 向中方明確表明美國及其盟友與夥伴對中國的行為的嚴重關切,2. 同時清楚地表明瞭美國的政策、優先事項和世界觀。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說,美方會前與會後都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將基於這次會談的情況,在與盟友和夥伴磋商之後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中美會談結束後,雙方沒有舉行聯合記者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與媒體短暫見面。
布林肯對媒體表示,在舉行對話之前,美方很清楚,雙方在一些領域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包括中國在新疆的行為,對香港、西藏以及越來越多的對台灣的行為以及在網絡空間所採取的行動。
雖然美國外交官在中方官員發言時,不斷傳紙仔,顯然對中方敢於強硬回應美方感到意外,但美方在會後卻聲稱對中方的強硬回應不感到吃驚。
布林肯說:「毫不意外的是,當我們明確而且直接地提出這些問題時,我們得到了抵觸式的回應,但是我們也得以就一個廣泛的議程進行了很多小時的非常坦率的交談。」
這位美國最高外交官說:「在經濟、貿易、技術方面,我們對我們的對口官員說,我們正在審議這些議題,並與國會以及我們的盟友和夥伴密切磋商,我們將以充分保護和推進我們的工人和企業利益的方式向前邁進。」
雙方除了在存在根本性的分歧的議題上進行了對話以外,也討論了雙方可以合作的領域。布林肯說:「在伊朗、朝鮮、阿富汗、氣候方面,我們有利益交集。」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說,美方將基於這次會談的情況,在與盟友和夥伴進行磋商之後決定下一步的措施。
「我們帶著清醒的認識來,並帶著清醒的認識離開。我們將返回華盛頓評判我們所處的局面。我們今後將繼續與盟友和夥伴磋商,討論今後所要採取的措施。」
他還表示,在從伊朗到阿富汗的一系列問題上,美方會通過正常的外交管道繼續與中國共事。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宣佈,國務卿布林肯將於3月22日至25日前往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外長會議,與歐盟領導人接觸並與比利時官員會晤。國務院表示,布林肯將與歐盟夥伴磋商如何應對美歐共同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其中包括中國和俄羅斯。
中美會談落幕後,雙方在開場時的罕見交鋒令外界關注,令人關注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美國之音引述的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對華政策將會持續強硬,「不見胡蘿蔔只見大棒」。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波士頓學院政治學教授陸伯彬(Robert Ross)對美國之音說,「我沒有從這屆政府看到胡蘿蔔的跡象。新一屆政府與臺灣關係更加緊密。在美中高層會晤之前,美國宣佈制裁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內的24名中國內地及香港高官。」
「在哪裡可能看到胡蘿蔔呢?可能是放鬆簽證和留學生來美,可是我們現在還沒看到這種跡象。我們看到的是華盛頓告訴北京,我們不準備給美中關係減壓。從很多層面上看,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將是特朗普政府的延續。」他解釋道。
戰略和國際關係研究所的政治經濟學專家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同樣認為,美國出於國內政治考量和中國目前的姿態,不會放鬆對中國的強硬態度。他表示,拜登團隊並不認為美國能夠改變中國的決定,所以沒有動力來提供胡蘿蔔。「拜登的重點是與盟友合作,來加強美國首選的國際標準和體系」,他對美國之音說。
看完美國的分析,結論是中美未來相信只能在有限度領域合作,在其他範圍時有磨擦。估計中國對此早有準備了。
deepthroat
1 則留言:
China JiaYou!^^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