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7日 星期六

揭新疆綿花事件幕後黑手BCI背景 原來就是美國

巴士的報

H&M、Nike、Adidas等國際服裝品牌因抵制新疆棉花在內地犯眾怒,多名中國明星相繼宣佈解除合作。H&M遭各電商平台下架,並被高德、百度地圖等屏蔽,動作快的成都大悅城甚至已經將H&M的商標摘除……

H&M等品牌出事,主要是聽從一個所謂支持棉花勞工的組織「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的建議,BCI去年跟緊美國對新疆的制裁令,宣在不對新疆棉花發出認證,觸發國際品牌抵制新疆棉花。原來BCI這個號稱NGO的瑞士組織,也不過是幕前傀儡,最終還是換湯不換藥的反華老一套。

近日,外媒翻出了一條舊片,2018年8月,「羅恩·保羅和平與繁榮研究所」舉辦的論壇上,曾任前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幕僚長的陸軍退伍上校威爾克森(Lawrence Wilkerson)道出了這個美國反新疆陰謀背後的「邏輯」。

威爾克森說:「中國新疆有兩千萬維吾爾族人,如果中情局(CIA)想破壞中國的穩定,最好的辦法就是製造動蕩,從內部搞亂中國。」

還是那套耳熟能詳的手段:通過制裁新疆產品,打擊新疆勞動力,提高地區失業率,煽動顏色革命,形成一套完整的招式。

中國新疆素有「棉花之鄉」之稱,是全國棉花主產區。從國家統計局的《2020年全國及各省(區、市)棉花生產情況》的統計表可見,新疆地區棉花播種面積2501.9千公頃,約佔全國播種面積的79%,新疆地區棉花總產量516.1萬噸,約佔全國棉花總產量的87.3%。

棉花無疑是新疆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新疆依託原料、電價等優勢,針對紡織產業出台優惠政策,主動承接從東南沿海和東部省區轉移的紡織服裝產業,紡織業成為了當地脫貧的重要渠道。

在威爾克森透露出來的美國陰謀裏,打擊新疆的支柱產業,就會打擊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打擊中國的紡織產業。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誰是刀手呢?

此次抵制新疆棉的企業,包括H&M、Nike、Adidas等國際服裝品牌,全部都參加了所謂非政府組的BCI(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而BCI的眾多「金主」之一則是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

在USAID的官網上,可以查看到BCI的工作報告。USAID自稱為「貫徹美國外交政策支援非軍事項目」的機構,實際卻是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服務、得到FBI特別關照的組織。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棉花生產國,南疆地區棉花採收機械化率逐年增長,眼看新疆就要摸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美國便在此時下了黑手,原來除了政治外,還有商業利益。

據美國農業部對外經濟服務局(USDAERS)數據統計,2010年-2020年間,美國是棉花最大出口國,其出口了大部分的原棉纖維,進口了大部分紡織和服裝產品,相當於全球找代工,做好成衣再進口。美國帶頭搞所謂的抵制新疆棉進口,無疑就是找藉口,逼成衣商用更多花國棉花。

用人權來打利益戰,就回到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強項」。繞來繞去都是所謂「強迫勞動」問題,可是美國就連一段現場視頻甚至照片都拍不到,一點兒證據也拿不出。就借用BCI做打手,最後就搞出一個制裁運動。

說到底,還是美國在後面。

毛拍手

巴士的報

新疆棉花抵制與反抵制風波越演越烈,事件風眼「良好棉花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 ) 的中國分部,强調未發現新疆有强逼勞動情況,那協會的瑞士總部憑什麽事實與根據,不向新疆棉花發出認證?決定又是如何作出?

為了找出真相,本網特約記者當地時間星期五早上,到其瑞士日內瓦的總部直擊採訪,卻發現內裡的職員非常龜縮,不敢應門,也不肯回應記者的提問。

「良好棉花協會」會址是在日內瓦近郊Chatelaine的國際環保大廈(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ouse),右隣是新加坡大使館,左隣是國際環保組織。大廈內有不同的非政府組織,門口高位有攝錄機對準訪客,要進門,須依照所探訪的機構來按門鈴,待其開門。

本網記者按了幾次BCI 的門鈴,都没有人回應,無法進入。由於協會的辦公室是在地下,記者唯有先在大廈外巡一轉,透過玻璃窗找點頭緒; 而從窗外看,整排約十個辦公室皆不見人踪,心想難道真是疫情關係,人人在家工作?此時,才注意到一位新華社記者也來到採訪攝錄。

趁著有訪客進出,終於入到大廈內。大堂分兩翼,中間是個小小的休息間。右翼的兩扇門,旁邊都掛上 BNI 的門牌。記者再按門鈴,仍然無人應門。怎辦?靈機一觸,穿過休息間到另外一邊,看看辦公室是否有人?終於看到,是有職員在辦公的,只是有意不應門而已。

「澎澎澎」的敲窗,一位面帶微笑的女職員終來到窗前,隔著玻璃與記者交談。記者道明來意,要找負責人採訪新疆棉花問題。但她耍太極,一問九不答,交談了幾分鐘,已經籍口有要事要辦,回到她的座位。不要說採訪,就連協會的聯絡電話號碼、電郵地址等等,這位女士都拒絕提供。

記者當然不會這樣放過她,隔幾分鐘又去敲窗一次,敲了又敲,敲了又敲,該女職員應該請示了了上級,終於又來到窗邊,而這一回,她手上拿著一張紙,寫上協會的網址,叫記者透過官方網址來聯絡,但結果對問題仍然是不答,沒有透明度。

避得一時,避不過永遠。BCI「良好棉花協會」捲入新疆棉花之戰,紿終要向公眾交待其決策過程。在日內瓦,協會只是一個規模不大的非政府組織,但其影響力巨大,因為外界接受它對良好棉花的界定權力,影響遍及棉花生產商、供應商、製造商、消費者。

BCI的眾多「金主」之一則是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在USAID的官網上,可以查看到BCI的工作報告。

再看,BCI這個非政府組織有內在利益衝突,因為其數千會員中,原來包括全球大量的棉花生產商及製造商,是「自己界定自己是否良好棉花」。看來,外界追擊它的好戲,還在後頭。

Arie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