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銀行股大跌,一般歸咎於「斷供門」( Forecloseure-gate或戲稱 Fraud-closures)。對於「斷供門」,主流傳媒焦點是:房貸斷供後,很多銀行在回收樓房時,並沒有詳細核對房貸的資料、查看房貸所欠的確實本 金,甚至使用電腦自動簽署檔,更傳出有人偽造文件冒簽名。當事件曝光後,回收暫停,很多人擔心回收過程受阻,會影響銀行的收入,於是驚呼「次按第二波」。
其實,這只是問題的一小部份。
在很多偽造文件冒簽名的個案中,發覺主要是因為法律文件不齊,為了使回收順利,有人便鋌而走險。問題是,為甚麼文件會不齊呢?
當 銀行把房貸賣掉,由投行承包、打包再轉賣給投資者的過程中,如果法律檔案做得不夠好,那麼出現的情況可能是:即使投資者擁有房貸作為抵押品,卻可能沒有權 利命令代理人( Loan Administrator,通常也是銀行)去回收相關的房子。這裏牽涉的問題是,在房貸的轉售過程中,附屬於房貸、對房子本身的債權,究竟有沒有同時被 轉讓。
斷供門打擊美經濟
這些法律問題,短期來說,真正受打擊的不是代理銀行,而是買了房貸抵押債券( MBS)的投資者。當然,如果這些法律問題令投資者對 MBS再一次不信任,那麼銀行便不能把房貸轉手賣掉,這才是長遠對銀行,甚至美國樓市和經濟的重大影響。房貸抵押債券長遠健康的發展,對美國經濟非常重要。有關法律問題能否解決,值得關注。不過,後金融海嘯思維是,既然這個市場「大得不能倒」,政府應該會與市場找到出路,例如修改一些法規、做一些豁免等。
不 過,這次爭議也帶出了其他關注。第一,有沒有其他隱藏了的問題?牛市時所有問題皆是小問題,相反,熊市時所有小問題都是大問題,包括法律、財務、會計等; 第二,是銀行回購風險。當債券投資者發覺所買的房貸貨不對辦,如法律、質量等,某程度上是可以退回給銀行的。詳情有機會再談。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