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樓市溢價非必然

蘋果日報

過去一星期可以說是香港的大時代,很多場面令人心傷。各派各方都有做得不妥的地方,期望各派各方都能為香港做點事,尋求一個方案,而不是訴諸武力。
有人認為香港在回歸後的房屋政策完全失敗,而且缺乏創意,經濟上太依賴內地自由行旅客及房地產發展,而樓價亦升至很多人不能負擔的水平,升市時有人可以致富,跌市時或令原本沒有能力的一群可以入市購買。
除非香港會發生如1967年暴動的場面,或特區政府要求解放軍的協助,否則香港的樓價不會有太大的跌幅,因為香港的根基是法治,而且有良好的基建及公民質素,樓價一直反映了因為這些而來的溢價,市民及投資者相當願意付出溢價來購買安定與繁榮。
但歷史的發展便是這樣,物極必反,去了一個極端便會走回來,只是時間的問題。1967年的暴動後以至1977年的警廉風暴,港英政府推出了不同的措施來穩定社會,期望各方有智慧地解決問題,留一條後路給別人。
在八十年代,香港前途未卜時,有些歌曲令人懷念,其中許冠傑有首叫《洋紫荊》,歌詞是這樣說的:
「霓 虹橙光,購物天堂,自由都市,百業繁旺……外地人都嚮往要看看,這獨特社會香港,在香港,你我的家鄉香港,艷麗洋紫荊到處盛放,滿眼儘是好風光」,「為未 來香港,抱着希望,共謀方法,使它永安,讓洋紫荊永遠盛放,永遠是原狀,香港。」希望「明天香港也是天堂,能看得見一點曙光」。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