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

【全面通關】灣區睇樓團爆滿 港人內地置業重現生機

文匯報

恢復全面通關 跨境人財再度流動

疫情3年來,內地與香港昨起恢復全面通關,再次打通「人、財」流動,加上內地樓市處調整階段以及人民幣匯價下跌,大大增加港人北上大灣區置業的誘因,並急不及待北上睇樓,市場上多個大灣區睇樓團告爆滿。有代理認為,疫情漸趨平常化,相信最差時刻已過,預計兩會召開後政策方向明確化,重心全力挺經濟,故預計今年樓市平穩發展,其中一線城市相對看好,預計成交量會明顯增加。◆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中原地產(中國內地)總裁李耀智表示,2022年1至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2.1億平方米,同比跌23.2%,同期銷售額11.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跌26.6%。目前中國內地樓市整體仍然低迷,主要因為早前多地疫情嚴峻,通關屬利好因素,預計疫情緩和後,可刺激物業成交量增加,惟大環境及經濟表現有待觀察,預計樓價平穩發展。

李耀智認為現時內地疫情受控,全面開關亦令到市場信心回升,防疫限制大幅放寬,疫情漸趨平常化,相信最差時刻已過,預計兩會召開後政策方向明確化,重心全力發展經濟,故預計今年樓市應會表現不錯,一線城市相對看好,預計成交量會明顯增加,二三線城市料復甦較慢。

港人較愛大灣區置業

李耀智指,近年很多香港人北上置業,當中大灣區城市尤其受歡迎。根據中原集團成交統計,2019年港澳人士購置大灣區住宅成交約2,765宗,金額達74.1億元;2020年成交約1,248宗,金額43.1億元;2021年成交約942宗,金額35.54億元,2022年成交約257宗,金額11.4億元。礙於疫情反覆,內地實施入境限制及嚴格管控,2022年大灣區城市港人買家人數較疫情前大跌九成,惟仍錄得一定的成交,顯示港澳人士對大灣區投下信心一票。

2019年至2022年,港人大灣區成交總數約5,212宗,首三甲城市為中山、深圳及珠海。中山成交最多,錄約1,725宗。深圳及中山一直是最受香港買家歡迎的城市,成交量一直位居首兩位。中山2019年港人成交量佔比36%,2021年佔比亦有28%。深圳2019年港人成交量佔大灣區港人成交25%,2021年佔比上升至31%。

李耀智指,2019年12月疫情至今,大灣區指數灣區6個城市錄得升幅,分別是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及惠州;錄得跌幅的城市有3個,分別是中山、江門及肇慶。隨着內地與香港全面復常通關,相信港人將逐步重拾大灣區置業的熱度,經濟及社會全面復常後,港人成交定當可回復疫情前的熾熱程度。

中原中國擬擴大服務範圍

李耀智透露,中原中國內地規模去年有所收縮,現時約有2萬名營業員及後勤,分行數目約863間。料今年人手及分行數目維持現有水平,服務範圍則會擴大,配合通關及港府搶人才措施,中原中國加強功能,招攬及統籌內地人才南下香港。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認為,恢復全面通關後大灣區的發展勢加快,該行會全力協助有意回內地置業的香港買家,正積極引入更多內地項目來港銷售。美聯早前就獲得內地珠海國有企業「華發集團」獨家代理橫琴住宅項目,當中包括矚目地標建築「IFC | 琴澳灣1號」及「華發廣場III期|橫琴薈」等。

布少明指,華發集團在橫琴的多個項目於通關前已深受香港買家歡迎,接獲眾多查詢,相信通關後會有更多香港買家對內地的優質物業感興趣,故正與多個內地發展商商討,合作於香港推廣各地的項目,並將與美聯中國合作舉辦大型的內地與香港睇樓團,首站就是前往橫琴,實地考察華發集團的項目。

文匯報

港人北上置業注意乜?

①交通 / 配套

準買家宜實地參觀樓盤。

注意!

樓盤交通及配套,直接影響升值潛力,及租賃/買賣承接力。

②發展商

了解發展商狀況,選擇有信譽的發展商。

注意!

降低爛尾風險。

③現樓優先

優先選購現樓方式發售的新盤。

注意!

降低爛尾風險。

④物業用途

自住港人建議購買住宅(商品房)。

注意!

商品房與香港住宅相似,業主可享長達70年產權外,更可將戶籍遷入物業所處地區,讓家人可享在地的公民權益和保障。

內地的所謂公寓和SOHO,屬於商業樓宇,限制較多,不能遷入戶籍,並不適合一般家庭居住。

⑤按揭

宜向銀行諮詢,能否就心水物業買賣提供按揭。

注意!

內地按揭成數、利率、資金調度等方面與本港大不同。

⑥人民幣匯價

如果是買樓放租,初期租金回報有機會因匯價波動而抵消。

注意!

大灣區物業租金回報率一般約1厘左右。

⑦代理公司

宜找專業持牌代理協助置業。

注意!

部分代理甚至提供跟進協助收樓、申請水電燃氣等一條龍服務。

⑧房住不炒

勿以「短炒」心態置業 。

注意!

「房住不炒」是國家長期堅持的政策定位。

整理:記者 黎梓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