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身體要抽濕

蘋果日報

【本報訊】春天濕氣重,令人渾身不自在,部份人更會出現頭重重及疲倦等「內濕」症狀。有註冊中醫師指,港人愛凍飲、食生冷食物,加上長處冷氣房和缺乏運動,容易產生內濕問題。春天潮濕空氣更可加劇內濕症狀,提醒市民平日注重保健,戒掉生活飲食惡習,為自己身體抽濕。
記者:梁麗兒

廣華醫院—中大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中醫師林昶文表示,內濕即「濕阻」,為體內產生,主要由生活習慣引起,潮濕春天更加劇內濕問題。症狀包括疲倦、頭重 身重、胸悶、食慾不振、腹脹、胃脹及大便稀爛等。本身體質為陽虛、痰濕或氣虛的人士,較容易有內濕。
本港位處華南地帶,常受潮濕天氣所困,令人脾胃容易變弱及積濕。如平日少運動、常處於冷氣環境,愛飲凍飲、食生冷食物及亂飲涼茶,傷了脾胃,令身體更容易聚濕,致濕自然內生、即「內濕」。

阻氣血運行致關節痛

內濕人士脾胃最常受阻,致胃脹、胃氣多。內濕也會影響經絡,阻礙氣血運行,致手腳麻痹和關節痛,常見於長者上。兒童因「脾常不足」,也容易脾虛生濕,輕則疲倦身重、重則嘔吐泄瀉。女性濕重會白帶較多。

祛濕食療有多種,包括清熱化濕、健脾化濕及溫化寒濕等,故不宜亂飲祛濕湯。港人常煲冬瓜祛濕湯,有消暑利尿化濕作用,但性質偏涼,不適合寒濕、氣虛等人士飲用,否則越飲越攰,此類人士適合服用益氣健脾化濕的食療。
要預防內濕侵襲,市民應踢走生活惡習,避免吃生冷食物和凍飲;多曬太陽及勤運動,讓身體出汗,有助減輕體內濕氣。淮山薏米粥、白朮陳皮豬肚湯(見表)較為中性,分別有健脾祛濕及健脾燥濕開胃功效。

內濕症狀

1.疲倦
2.頭重身重
3.胸悶
4.食慾不振
5.腹脹
6.大便稀爛
7.感覺大便排不盡

資料來源:中醫師林昶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