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7日 星期六

高失業率下內地興起「全職兒女」 是變相「啃老」還是新型職業?

巴士的報

內地青年就業情況持續惡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16至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20.8%,按月升0.4個百分點,再創有紀錄以來新高。

高失業率下搵工難,有的年輕人就選擇回家給父母「打工」,做一名 「全職兒女」。

所謂「全職兒女」,指的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新型「僱佣」關係。在雙方達成共識的前提下,父母給予住房和經濟支持,兒女則可以通過被「僱佣」的方式留在父母身邊,進行部分身體和情緒勞動:承擔家務、兼職司機、陪伴買菜逛街、處理家中電子相關事務、規劃旅遊……。

在抖音、小紅書、豆瓣等內地社交媒體上,不少「全職兒女」發帖或者錄視頻,曬工作內容,分享酸甜苦辣,並交流做什麼能讓父母更開心。創建於去年底的豆瓣小組「全職兒女工作交流中心」,如今已經有3594名「打工人」。

據《大公報》報道,23歲的廣西姑娘小念發表的視頻作品裏用俏皮的語言記錄了身為「全職兒女」一天的生活:「早上睡到自然醒,每個月四千的工資,我負責做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吃完午飯上床睡午覺,想睡多久就睡多久,睡醒了出門買菜,還能掙一筆小小的回扣。」

選擇成為「全職兒女」的背後必然有各種不同的推動因素,更與家庭成員的意願息息相關。小念表示,今年二月,一直在重慶上學和工作的她經歷了考研失敗和情感受挫,家人主動向其提出「太累了就回家來,調整狀態再作打算」。開明的父母、和睦的家庭環境以及殷實的經濟基礎,為漂泊疲憊的女孩提供了避風的港灣。小念在家休息、緩衝,同時也得到了一段難得的悠長時光可以充分陪伴家人。她坦言,「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去只剩歸途,少年時總夢想著離開父母的一天,現在長大了希望盡可能地陪伴照顧他們。」

與小念不同,對另一部分年輕人,「全職兒女」是一種不得已的被動選擇。25歲的北京男子付剛三年前去悉尼大學深造讀商科,去年年底回國,嚴峻的就業形勢令他始料未及。那些目標企業要麼「凍結招聘」,要麼「群狼環伺」,「好不容易進了一個大廠的面試,八個人群面(集體面試),有清北復交的,甚至博士也有……競爭如此激烈,但開出的薪水差強人意。」他決定先回家養精蓄銳,再尋良機。

在過去,寄居父母家,並依靠父母獲得生活費的年輕人會被簡單直接地扣上「啃老」的帽子。隨著越來越多的「全職兒女」們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經歷,越來越多的媒體報道他們的故事,圍觀者紛至沓來,引發了觀點的混戰:全職兒女是變相啃老還是新型職業?

付剛不認為當「全職兒女」等同於啃老,更不是所謂的「蹭吃蹭喝」。「全職兒女」是把照顧父母,做家務作為自己的「職業」。雖然沒有「正式工作」,但也是在為家庭作出貢獻,並省去僱傭保姆的費用。付剛笑稱,自己在家的工作量並不少,除了陪伴父母、提供情緒價值,還是一個全能型的家庭管家。比如負責醫院陪診、網購、個性化旅遊定製以及網絡化社會裏老年人不擅長的一切事務,並且隨叫隨到、終身售後。「我爸媽每月給我發五千,同樣的錢能買來同等質量的服務嗎?育兒嫂還要七八千呢。」

有內地專家指出,全職兒女是養育方式和現在經濟形勢、就業市場風險加劇等多種因素作用疊加的結果。樂觀地講,這種狀態裏也存在著機會,讓青年有了多元的選擇,從不如意、不適應的職場裏先出來喘息一下。有些青年人把這種狀態當作機會,在投簡歷、準備考研、考公務員或者出國留學,同時,家庭為他們提供支持。

但全職兒女能幹幾年呢?他們也有各種焦慮的情緒。付剛也表示,在家工作久了讓他有脫離社會的虛空感,特別是看到父母輩依然在朝九晚五地上班,更是焦慮不已。還是希望能盡早結束「全職兒女」的狀態,去職場拿到幾個offer,把選擇權緊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抓住「回家」這根「救命稻草」。

毛拍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