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上海自貿區謀闖新天

蘋果日報

筆者認為,快將正式啟動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上海自貿區),有機會是一個「game changer」。
1979 年,中國成立「深圳特區」,標誌着經濟改革的開端。2013年,中國在國進民退及人口紅利即將「食完」的雙重壓力下,內地政府決定於10月初推行上海自貿區,試驗區範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另外,上海嘉定區打造「上海 金融谷」,首階段投資額31.1億元人民幣,預計將來產業值逾100億元,創造逾1.5萬個職位。

試驗成功 可大量複製

事實擺在眼前,中國經濟已走到樽頸位置,要自救就必須尋找突破點。筆者相信,總理李克強亦深明此道,故此決心建立上海自貿區,以「開放」倒逼「改革」,前者吸引外資「走進來」,後者推動內地金融機構「走出去」,讓市場競爭更為自由化、環球化。

港旅遊物流業 有壓力

猶記得以前鄧小平講過「中國需要的不止一個香港」,其意思即是,中國需要多個「經濟自由港(區)」,可見今次改革的意義並不低於當年深圳等特區、上海浦東等新區的成立。再者,若上海自貿區試驗改革成功,其經驗可複製至內地其他地區,反映其建設性將為全國經濟改革帶來示範性效應,進一步和世界自由經濟接軌, 對於中國爭取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然而,成功而有效的改革需深思熟慮,所以上海自貿區「如何改」和「改甚麼」都是重點;同時,改革一定影響既得利益者的壟斷地位,例如銀行、國企、監管機構等。從國家層面看,今次改革勢將困難重重、刀光劍影。
另外,有市場人士擔心,未來上海自貿區會否取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筆者認為,上海自貿區本身擁有綜合保稅區基礎,相信經過內地政府「用心扶植」後,其金融、貿易、服務、稅務、物流、投資管理等自由化趨勢必提高,屆時資金可以自由出入,有助吸引外資,也會成為內地資金、旅客的落腳點。相對於「特區中的特 區」的前海,上海自貿區的規格更高,也更「特」,暫時傳出來的政策放寬,涵蓋的行業和自由度都是前所未見;而且,上海自貿區本身已是一個成熟的製造業出口保稅區,有一定的物流和實體經濟基礎,有利金融發展依托在貿易上有機成長,比前海「無中生有」的經濟建設不可同日而語。
此發展對香港傳統的支柱產業,如旅遊、物流和金融業,都會帶來不可忽視的競爭。香港唯有「執生」,除了強化本身競爭力(如法治和資訊自由),當然亦可投身當中,與外資齊齊往上海 「掘金」;舉個例說,港交所(388)持有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便可以較快建立期貨交割的倉庫。不過,執行細節還有待落實(例如資本賬會否大幅開 放),這會是最終的關鍵。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