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美科學家:新冠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

巴士的報

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是自然產生的。

根據科學雜志《自然醫學》發表的證據分析表明,新型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為操控的病毒」。

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羅伯特加裡是該論文的作者之一,他認為目前陰謀論在網絡上風行,非常有必要利用整個團隊的力量來探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起源。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長弗朗西斯柯林斯也支持這篇文章的論點,他在個人博客上稱,這項研究證明新冠病毒來源於大自然,信服力很高。

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並不具有「之前使用的病毒主干結構」,因此並非人類創造,可能是一種在蝙蝠體內發現的病毒和另一種穿山甲攜帶的病毒結合發展而成。

新冠病毒與在蝙蝠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有96%的類似性,正是4%的變異解釋了為何它有如此高的傳染性。

加裡對美國廣播公司新聞說:「我們從對其他冠狀病毒的研究中得知,病毒能夠獲得這種變異,然後它們會變得更具致病性。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這種病毒如此容易傳播並導致了目前的大流行。」

加裡稱,表面蛋白的突變可能是觸發這次大流行的原因,但是在積累到目前情況之前,這種病毒的較弱版本已經在人群中傳播了數年,甚至幾十年。

同時,盡管許多人認為該病毒起源於中國武漢的一個海鮮市場,但加裡說這同樣也是一個錯誤觀點。 「我們的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分析都指向了比那更早的起源。武漢那裡肯定有一些病例,但絕不是該病毒的源頭。」

巴士的報

據冰島國家廣播公司網站3月24日報道,冰島德科德基因公司的主管卡裡·斯特凡松近日在接受新聞采訪時說,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經對冰島新冠肺炎檢測中發現的大約40種新冠病毒變體進行了基因測序,並發現有一人同時感染了兩種新冠病毒變體。

他在采訪中說,這些變體似乎僅在冰島出現。這種病毒極強的變異性也表明,病毒可能從許多不同的國家進入冰島,其來源地區的數量比此前所認為的更多。

而針對一人同時感染兩種新冠病毒變體的情況,卡裡介紹說:「我們發現一個人感染了兩種病毒變體:其中一種是帶有特定變異的病毒,另一種是沒有這種變異的病毒。而後來感染的人都只感染了帶有特定變異的病毒。」

這意味著什麼?他說:「這可能只是巧合,但也可能意味著帶有特定變異的病毒比沒有變異的病毒更致命。我們現在不能確定是哪種情況。」

此外,卡裡還指出,他們追溯到了每一種病毒變體來自的地區。他說:「有些變體來自奧地利,有一種變體來自在意大利被感染的人,還有一種變體出現在那些在英國被感染的人身上。」

巴士的報

該評論就現有成果總結認為:「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上采集的‘環境樣本’的基因組序列現已被獲取,據進化分析顯示,它們與從武漢最早的病人身上采集的病毒非常接近」。但霍爾姆斯教授和張永振教授同時指出,由於「並非所有的早期COVID19案例都與該市場有關,因此病毒源頭可能比最初猜測的更復雜」。

當地時間2020年3月27日,悉尼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醫學科學學院愛德華·霍爾姆斯(Edward Holmes)教授和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永振教授聯合在《細胞》(CELL)雜志上發表一篇評論「A Genomic Perspective on the Origin and Emergence of SARS-CoV-2」。

該評論通過系統梳理目前所知的各項研究中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出現的基因組數據後,就現有成果總結認為:「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上采集的‘環境樣本’的基因組序列現已被獲取,據進化分析顯示,它們與從武漢最早的病人身上采集的病毒非常接近」。但霍爾姆斯教授和張永振教授同時指出,由於「並非所有的早期COVID19案例都與該市場有關,因此病毒源頭可能比最初猜測的更復雜」。該評論認為,尚不清楚樣本是否來自經過市場的感染者還是源自該地點的動物。但對該市場目前已經缺少明顯直接的動物采樣,這意味著做出判斷將很困難。

張永振教授團隊是世界上最早發布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的研究團隊。在全球6000多種病毒中,張永振團隊就發現了2000多種。他所在的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團隊在2020年1月5日凌晨就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一名病人身上送檢的標本中檢測出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並通過高通量測序獲得了該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於1月11日發布,團隊在《病毒學組織》網站發布了所獲得的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

而另一位參與該文的學者、來自悉尼大學的霍爾姆斯教授則是一名進化病毒學方面的專家,他致力於持續與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密切合作,以解開引發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密碼,追溯它的起源,從而幫助其他科學家尋找有效疫苗。他們的工作還將有助於監測和預防其它可能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體內的病毒,引發「人畜共通傳染病」。

目前為止,霍爾姆斯已經與其他學者合著了四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論文,其中包括兩篇最早對這種病毒的描述(分別發表在《自然》和《柳葉刀》等雜志上)。這周,他又發表了兩篇新論文。《自然》雜志在經過同行評審後,於本周四(3月26日)提前發表了其中一篇論文,確認了一種來自中國南部地區馬來亞穿山甲所攜帶的病毒與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類似。因此推論穿山甲可能是新出現的人類病毒的中間宿主。作者呼吁應禁止這些動物和其它動物在菜市場流通,以防止人畜共通傳染病傳播給人類。管軼為該文通訊作者,而霍爾姆斯教授是作者中唯一一位非中國籍的學者。

就在上周,《自然醫學》雜志也發表了霍爾姆斯教授與加州拉荷亞Scripps研究所、愛丁堡大學等科學家們共同撰寫的論文。該文通過對基因組數據的比較分析指出,新型冠狀病毒不是實驗室產物,也不是一種被故意操縱的病毒,從而否認了那些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是人造生物制劑的猜測。根據Altmetric公司的數據,這篇論文迅速成為有史以來排名最高的學術研究。「這充分表明了全球對這一話題的關注」霍爾姆斯教授指出。

最新這篇文章,結合科學研究成果,也結合時下很多認知進行了評點,為學術研究和大眾關切問題架起了一座橋梁。「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轉移到人類身上的進化途徑,不僅有助於我們對抗當前的疫情,而且能幫助我們辨別來自其它物種的冠狀病毒的威脅。該論文便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文章總結道,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成為人類第5種地方性冠狀病毒。「冠狀病毒顯然有能力跨越物種界限,適應新的宿主,這讓我們更直接的預測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冠狀病毒」。因此人類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幫助制定公共衛生政策,以應對類似病毒的出現。

該文指出,政策和其它相關措施有助於防止其它冠狀病毒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這包括:

1、監測多種哺乳類動物的冠狀病毒。眾所周知,蝙蝠攜帶許多冠狀病毒,我們對其它物種攜帶這些病毒以及哪些病毒有可能出現在人類身上知之甚少。

2、加強打擊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的行動。

3、禁止菜市場銷售哺乳動物或鳥類野生動物。

「顯然野生動物體內含有很多冠狀病毒,這些病毒有可能感染人體。這次疫情爆發的一個重要教訓是:人類必須減少與野生動物的接觸,例如禁止野生動物貿易。」霍爾姆斯教授說道。

2 則留言:

wannyc 提到...

大話西遊! copy照抄所謂《自然醫學》大陸雜誌, 你有冇腦㗎!

Lisa 提到...

不可否認呢個報告可以作假, 不過咁唔代表病毒是中國製的, 因為最想滅世界人口的是班 el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