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香港人真的不喜歡年金?

一路以來都沒批評過年金, 驚得罪人, 不過說實話, 其實有錢的人不會買年金, 而無錢的人買唔起年金, 只有中間的人才要買年金, 所以唔會有好多人 !

 

勝在政府年金是安全過其他機構的年金, 因為違約的機會微好多, 而呢樣銀行職員唔會同你說的 !


晴報

籌劃多時,也推出過排山倒海宣傳攻勢的政府年金,經過3個星期認購之後,上周四截止了,但認購反應欠佳,至少推出的100億上限未能完全消化掉,更何況是想再加碼至的200億元?

根據香港年金公司的公布,最終接獲9,410宗登記,總認購額49.4億元,不足發行上限100億元的一半,平均認購額是52.5萬元。由於總認購額在發行額之內,理論上,所有申請人都可以按所認購的金額獲得全數分配。

不過,大家要留意,當9月底,大家收到通知,前往代理銀行或香港年金公司的投保申請處理中心辦理投保手續時,還要填一份財務需要分析問卷,萬一實際上妳沒有能力認購所提出的金額,又或者妳誤會了年金的意義,以為等於存款,妳可能未必買到。

市場反應較銀色債券差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妳最後也可以減少認購金額,甚至取消認購的。但若不,一切順利的話,妳最快10月底就可以收取每月的年金了。

姊妹們,我相信,只有9,410個認購申請,總認購額不足50億元,從任何角度看,都不是太好的反應吧,難道香港人真的不喜歡年金?

我記得,過去兩年,政府推出專為65歲長者而設的銀色債券(下稱銀債)時,發行額只有30億元。第一批銀債(2016年)有7.6萬人認購,總認購額高達89.3億元;第二批銀債也有4.4萬人認購,總認購額也有41.8億元,即是兩批都超額認購。

不要忘記,根據政府的公布,全港約有110萬65歲或以上的銀髮族,如果最終只有不足一萬人認購政府年金,兩者對比一下,就顯得政府年金似乎真的不太受歡迎。

政府年金為人詬病的地方就是「搣本」。但其實,如果「搣本」的資產只佔妳三分一的退休資產(按照我的三合一退休方案),那「搣本」又是否很大的問題呢?因為如果所有退休資產都是「食息唔食本」,大家就要累積很大的資產才可以退休了。

市場對政府年金的另一批評是不能抗通脹,因為年金的支取金額一早已經確定了,30年後也是這個數字,但30年後的累積通脹可能已經很厲害,肯定沒有今日的購買力。

應調整認購年齡及金額

雖然政府年金未必能夠抗通脹,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除了醫療開支外,我相信,20年或30年後的退休支出,可能比退休初期還要少,因為退休初期,我們可能有較多應酬和旅遊支出,但當再老一點時,這些開支可能已經減到很低!所以,即使支取的年金沒有隨通脹上升,問題又是否很大呢?

現實上,私人市場的一些年金,支取金額是可以按某個百分比遞增式上升,這就等於按通脹調整,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是的話,早期可支取的年金便減少了,這到底是否大家所願?這一點值得再探討。

當然,如果政府再提高年金的回報率,通脹的問題或可以解決,這一點當然要年金公司的管理層再作檢討了。

另外,我自己的看法是,政府年金的最大問題其實是認購年齡和認購金額的限制,如果將認購年齡稍為降低至62歲,認購金額則調高至120萬至150萬元,我相信,認購反應會比現在為佳。

從實務角度看,如果認購額人數太少,年金公司的營運風險也會較高,因為有可能只吸引到「估計長壽」的參與者,所以,年金公司下一步就是要想辦法吸引更多人參與年金了。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2 則留言:

simon740@ymail.com 提到...

政府唔肯包底, 即係都有機會執, 走佬!
買你果個就傻!

Unknown 提到...

違約風險default risk 是首要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