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
「國內打完上半場,國外繼續下半場,我們『外貿人』要打完全場。」從事外貿跟單十來年的黃先生說起這個段子,帶着滿滿的無奈。
新冠疫情陰霾不散,內地外貿企業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春節以後,黃先生一直在汕尾老家未返回深圳,工作了五年的公司宣佈結業,還有兩個月工資沒結清,老闆已經不知去向。在老家縣城裡,跟他一樣沒返城的年輕人為數不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做出口相關的生意。
奔波半月零單成交
黃先生在原先的公司主要負責採購電子產品,銷往東南亞、歐美。去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公司訂單不斷下滑。受疫情影響,3月公司宣佈結業。無奈之下,黃先生和朋友一起合作梳理手上的客戶資源,繼續跟單。但他很快就發現,幾乎所有客戶都是諮詢口罩等防護用品。黃先生只能如剛入行的菜鳥,四處聯繫供應商。
最讓他鬱悶的是,由於對口罩的供應鏈、出口標準等完全不熟悉,奔波聯繫半個月最後還是鬧出烏龍,以致無法成交。「朋友介紹了個渠道,以為是工廠自己生產的,客戶很信任我,已經打款準備預訂樣品,誰知對方只是中間轉手倒賣的貿易商,連工廠的位置、口罩的工藝都說不清楚,客戶根本不敢下單。另一個供應商,本來已經將工藝價格等談妥,簽好合同,誰知過幾天工廠通知無法出貨,要改工藝。」
黃先生和周遭做外貿的朋友談起,大家都或多或少遇過類似難題,有些人乾脆拒絕接單了。「有個朋友是一家墨西哥公司在中國的採購員,這個月公司的採購清單幾乎都是口罩,數量較大,她根本採購不到。好不容易找到了正規的供應商,但是現在出口的標準又不太清晰,她也天天發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