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7日 星期四

恐氧化銅吸入肺部 銅芯口罩掀熱議

不申請了, 睇來本人的自製布口罩會安全有用好多了.....而申請來又唔用會好浪費.......


星島日報

政府將向全港市民派發可重用的「銅芯抗疫口罩」,以銅抑制細菌、常見病毒,但因口罩內層或含有氧化銅,掀起公眾熱議,擔心有中毒風險。《星島日報》訪問多名化學及物理專家,拆解銅芯口罩的安全風險及過濾效能。學者指出,納米金屬分子細小,如生產時未有緊密依附於口罩纖維上,吸入到肺部後,或對心血管系統構成威脅。以銅殺菌雖早有文獻記載,但有學者表示,過濾效能仍取決於銅粒子分布是否平均,亦有口罩生產商認為,口罩以六層構造,足以通過物理性質過濾細菌及病毒,質疑並非政府所述以銅殺菌。 記者 林紫晴 李卓穎

由政府派發的「銅芯抗疫口罩」昨日早上起,接受全港市民登記申請,預計兩周後陸續送出。雖然銅芯口罩可重用,但因內層或含有銅金屬物質,旋即引起網民討論,擔心口罩將釋出氧化銅納米粒子,佩戴時吸入將對人體有害。

根據官方資料,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負責研發的「銅芯抗疫口罩」,由六層功能物料構造而成,其中兩層含少量銅並以特別方法製造,可抑制細菌、常見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質,可清洗六十次,及後需更換濾芯。

毫克量銅積累可致肺纖維化

科大化學系理學教育助理教授陳鈞傑指出,利用金屬銅可殺菌或消滅病毒並非新鮮事,早有文獻記載,「以氧化銅為例,當它接觸氧氣或水分子,可產生活性氧分子,破壞細菌蛋白質或病毒核糖核酸,令其失去活性,達致接觸殺滅。」據他了解,政府派發的可重用口罩其中兩層分別採用氧化銅及微銅。

原則上銅金屬可用於殺菌,但其安全風險不容忽視。浸大化學系助理教授任康寧指,納米顆粒懸浮在空氣中將有機會被人體吸入,若數量較大外來物體已可破壞肺部組織,導致肺部纖維化,「納米金屬吸入肺部對人體的健康風險,目前研究結果還不夠全面,存在爭論,但一般認為對心血管系統有威脅,毫克級別吸入量已算數量較大了。」惟他亦強調,毫克級別的吸入量通常長期積累,而非短時間就能聚集。

不過,陳鈞傑指出,假如口罩生產時納米銅未有緊密依附於口罩纖維,佩戴時便有機會直接吸入。他解釋,當氧化銅粒子細小至納米單位,其穿透力會更強,吸入後納米粒子或會產生基因毒性,為健康帶來危機,「如果比納米大一點的話,出現重金屬中毒的風險反而較低,但要視乎金屬數量。」

銅長期氧化有機會脫落

任康寧認為,銅芯口罩的氧化銅鑲嵌在織物纖維上,正常情況下不會脫落,但材料經過長期氧化後仍有機會脫落,故不建議市民日後長期留用,「(氧化銅脫落)應該在保質期以外,比如數年後。」

對於外界關注銅芯口罩會引致金屬中毒的危機,任康寧表示,銅離子才會被人體吸入,惟攝入安全限度內的微量銅離子,本身不對健康產生威脅,銅芯口罩乾燥時使用,不會產生化學變化,因佩戴而接觸銅的中毒風險很低。他補充說,氧化銅遇到強酸會轉化為銅離子,「若把口罩泡在強酸,例如通渠水這等程度的強酸才會有這個化學反應,而且要喝下去才直接有風險,但正常沒人會這樣做。」

港大化學博士鄺士山(K Kwong)直指,納米銅比起使用在劣質口罩的玻璃纖維更大傷害,肺部吸入微粒子有機會致死,「顧及自己的身體健康,我一定不會用含銅的口罩。」以銅殺菌的效能已獲公認,惟多名學者均就其對抗冠狀病毒的成效抱存疑慮。

創科局未提供測試報告

為證明口罩清洗前後的效能,「銅芯」口罩官網已上載多份由台灣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TTRI)進行的口罩測試報告,在顆粒過濾效率(PFE)、細菌過濾效率(BFE)及合成血液穿透阻力等,均符合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F2100一級標準,但未有公布含銅口罩物料的安全測試報告。就此,本報曾向創新科技局查詢,惟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靠過濾層多於磁場阻隔

銅芯口罩由六層物料構造而成,有別於坊間常用的三層外科口罩,正研發可重用口罩的中科興業董事總經理潘焯鴻直言,這足以通過物理性質過濾細菌及病毒,毋須利用銅達至過濾效能。陳鈞傑認同,使用銅製造的口罩難以即時殺菌,又引述外國有研究指,即使通過接觸殺滅,至少兩至三分鐘才能殺菌,「長時間使用口罩,其表面會有含菌的口水,含有銅的物質便能發揮殺菌功用,但仍要取決這些銅分子是否平均分布在口罩上。」

翻查資料,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早於三年前研發的可重用口罩,曾於第四十六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獎。該口罩藏有兩塊薄磁片,利用「弱磁場」改變微粒的運動軌迹,令口罩纖維更易阻隔微粒,並於一八年就技術申請專利。但K Kwong指出,口罩的過濾效能更多取決於其阻隔、靜電功能,該銅芯口罩聲稱以薄磁片改變微粒軌迹,實際跟阻隔飛沫無關。

潘焯鴻在研究可重用物料時,也曾嘗試通過磁極影響細菌的走勢,卻不成功,「細菌本身不帶極性,所以完全控制不到。」他估計,該研究只屬理論,未能實際應用,故政府將派發的「銅芯」口罩,對其磁極原理隻字不提。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

巴士的報

研發中心又公開口罩6層共5種物料的供應商名稱

研發「銅芯抗疫口罩」(CuMask)的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今日表示,口罩的抗菌層帶有微銅粒,但微銅粒不會進入人體呼吸系統。

研發中心解釋,微銅粒粒徑大於1微米,抗菌層與最貼近面部之間有3層,分別是可過濾0.1微米粒子的過濾層、保護層及內層。中心同時明白有人會混淆微銅粒及納米銅,微銅粒比納米銅大1000倍。而口罩抗菌層不含納米銅。

在獲供應商同意後,研發中心今日公開口罩6層共5種物料的供應商名稱,分別為益成無紡布有限公司 、Argaman Technologies Ltd. 、溢達集團 、Y and K Textiles Ltd. 。中心表示,這5種物料有特殊技術規格,以上為他們在2月份時能找到可提供各項物料的唯一供應商。

研發中心還透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總監Gaëlle Grosjean昨天致函研發中心,代表發明展創始主席Jean-Luc Vincent以及評審委員會主席David Taji,恭賀曾獲第46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項目「可重用口罩」可成功商品化,在疫症期間協助保障全港市民的安全。

負責研發的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今日終公開口罩物料供應商名稱,並主動透露溢達集團副董事長楊敏賢為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主席,因此該中心先徵求創新科技署署長批准研發中心向溢達集團採購。楊敏賢亦有向董事會申報利益,物料以成本價供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