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二戰盟軍大規模空襲 千計炸彈轟港九

on.cc東網專訊

近年本港大興土木,工程令長埋地下70年的巨型炸彈陸續「出土」,當年的歷史亦重新浮現。 據史料記載,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佔據香港此軍事要地,在1941年12月初,日軍偷襲珍珠港後,隨即從深圳進軍香港,約半個月內,新界、九龍及港島區相繼失守,展開3年8個月的日治時期,有「小東京」之稱的灣仔亦成為日本人主要聚居地。

當年港島中上環及灣仔臨海一帶具重要戰略地位,亦是日軍的軍事重地,以美國為首的盟軍自1942年開始反攻香港,3年間不斷空襲香港島及九龍一帶,將數以千計的炸彈投下,主要目標是油庫、船塢及機場等軍事設施。

然而,在香港此彈丸之地中,軍事設施靠近民居,轟炸機稍微偏離航線或投彈時間差一、兩秒,便會誤中民居造成大量平民傷亡,最嚴重一次發生在1944年末,盟軍出動78架戰機轟炸紅磡黃埔船塢造船廠時,卻誤炸民房小學等,導致當時紅磡區三分之二的樓宇坍塌,造成最少600人死傷。

至於灣仔亦經歷不計其數的大規模空襲,在1945年1月21日,盟軍本欲轟炸現在位於金鐘的海軍船塢,卻因飛機錯過位置,以致誤炸現時的修頓球場,造成近千人死亡。同年4月2日,盟軍轟炸東區避風塘軍營、即現時的維多利亞公園所在,卻因炸彈掉落位置失準,誤炸聖保䘵醫院造成約200人傷亡,當中包括病人、醫務人員及孤兒等。

當年港人除面對空襲恐懼,同時受日軍壓迫,部分人甚至被驅逐回內地等,香港人口在3年多間由160多萬銳減至約60萬,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英國恢復管治香港,港人才脫離苦海。

戰時投下的炸彈部分未有爆破,如今地底埋藏多年變成「隱形危機」,有歷史學者指,由於日治時期新聞封閉,故並無留下正確統計,當年投落了多少炸彈、多少掉落後未爆炸,如今實在難以估計,但在近年港九一帶的大規模工程下,相信「出土」的炸彈會陸續有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