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美「縮水通脹」 衝擊顧客荷包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包裝袋裏的空氣比薯片多?盒內的穀麥片變少了?這都不是你的錯覺,廠商這種「價格不變、分量減少」的「縮水式通脹」(Shrinkflation)策略已重出江湖,「襲擊」美國的消費者。全球供應鏈大塞車和勞工難尋,是新冠疫情回落後通脹飆升的部分原因,各企業均面臨更大的成本上揚壓力。

  倡導美國消費者權益、追蹤他口中「縮水」現象長達二十五年的杜沃爾斯基表示,近幾個月來有數十種商品以「偷斤減両」的方式變相漲價,從衛生紙、早餐穀麥片到貓罐頭都有。過去,這類分量微幅縮水的情況大多不為消費者所察,網絡時代卻成了焦點。在論壇網站Reddit上,「縮水式通脹」群組有一萬四千五百名成員分享他們的發現,不過口吻多是開玩笑,而非抗議。

 俄勒岡州一名四十四歲邱姓軟件工程師說,「縮水式通脹這招很賊啊,因為至少對我來說,這不像漲價那樣一眼就看穿」,但「要花一陣子才發現自己被耍了」的事實,令縮水式通脹比正大光明漲價「要糟糕得多」。有「消費者先生」之稱的杜沃爾斯基表示,企業並不會輕易走上縮水式通漲這一步,「他們是計算過的」,如果他們收到一小群人申訴,他們「會寄發幾張折扣券,讓消費者繼續買下去」。

  事實上,沒有文件顯示有任何消費者曾因產品分量縮水而「反抗」過。就連Reddit上也很難看到有人呼籲抵制、拒買哪家品牌的產品。「縮水」例子在其他產業也看得到,從都市迷你公寓到飛機座椅之間的腿部空間比比皆是,但最引人注意的還是消費者購買的包裝產品。九月,食品巨企、Cheerios穀麥片生產商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以原料、勞力成本飆升為由調升價格,但同時改變「價格包裝架構」(price pack architecture,PPA),PPA即調整產品包裝尺寸或分量的技術詞語。

  巴黎梭爾邦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行為實驗室的行銷教授強頓表示,產品分量縮水起碼有健康上的好處,「我們心裏有數,分量愈大我們吃愈多」,如今「我們只不過回到不久前還被視為正常大小的分量」。

  從食品、能源到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短缺問題遍布產業,廣泛物價上漲。業者、觀察家和官員預警,這股趨勢恐持續至明年,對全球經濟復甦構成威脅。路透社稱,隨着各國陸續放寬防疫限制、經濟活動恢復,企業急尋勞工、貨櫃船甚至工廠運作所需的燃料,引發物價飆漲,暴露出供應鏈短缺問題。這也威脅到尚未成熟的經濟復甦。從東京的牛丼到倫敦的炸雞,消費者正感受到全球經濟成本攀升帶來的物價壓力。英國最大雞肉生產商「兩姊妹食品集團」警告,英國二十年來能夠大啖廉價食物的時代將結束,食品價格漲幅可能達到兩位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