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經濟復甦貨櫃難求 全球供應鏈受影響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疫情下國際貨櫃運輸需求大增,市場上出現「一櫃難求」。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指,全球供應鏈出現多重問題,並指疫情下影響貨櫃的供應量,有份生產貨櫃的東南亞因疫情嚴重而暫停生產,令貨櫃數量供求失衡。同時,由於全球大型船公司不停購入更大吞吐量的貨船,但歐美未有再興建新碼頭應對,目前美國西岸逾九十艘船正等待泊岸,亦意味貨船周轉速度減慢,料船隻等候泊岸的情況持續逾五年。

  林宣武昨日亦提到業界正面對的問題,他指全球爆發疫情初期,貨櫃需求整體有所減少。當各地去年底起陸續接種疫苗,經濟活動有所復甦,歐美等地的貨櫃庫存量供不應求,部分因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部分貨櫃轉移至東南亞國家,惟當地因疫情嚴峻,亦停止生產貨櫃。

除了全球貨櫃數量供求失衡外,貨船流轉亦出現問題。林宣武提到,以往約有逾七十艘貨船會從歐美回到亞洲,目前數量大跌約七成至平均二十多艘貨船來往。同時,全球頂尖十大船公司陸續購入更大吞吐量的貨船,但歐美等地未來沒有興建碼頭的計畫,相反內地過往五至十年都有興建新碼頭,當船隻處理的貨量愈大,但歐美等地碼頭的應對能力未有提升,意味歐美等地較難承接中國的貨量。他亦估計船隻等候泊岸的情況持續五至六年。

  即使碼頭二十四小時運作全力處理貨物,亦面臨另一個難題。林宣武直言,全球正缺少七十五萬名貨車司機,即使碼頭二十四小時運作,亦未必有足夠的貨車司機運貨。他又表示,航空運輸貨物可幫助運送高價的貨品,相反低價貨品則不適合空運,因運輸成本太高,故目前業界面對的問題,暫時未見到解決方法。

  美國南加州長灘和洛杉磯港口一直處於近乎癱瘓的狀態,即使拜登政府近日已發布工人全天二十四小時卸貨的許可。根據海洋交易所的數據,上周有一百六十九艘船隻離開長堤/洛杉磯港口的記錄,其中一些船隻需要等待十三天以上才能卸貨。由於放置運輸集裝箱空間不足,導致洛杉磯的卡車司機將集裝箱留在住宅街道的兩側。隨著美國航運港口擁堵積壓問題日益嚴重,物流業者和地方官員尋求解決全美供應鏈危機的方法。作為臨時命令的一部分,據悉,長堤市允許一次卸貨最多堆放四個集裝箱,若獲消防許可,可堆放五個集裝箱,而標準政策下最多只能堆放兩個。

  全球應鏈出現多重問題,香港亦逐漸受到影響。有進口商透露,本港兩成大米來自泰國,自疫情起泰國米價已急升七成,亦有罐頭來貨價大幅上漲。

  另外,香港貿發局與港府府合辦的第十一屆「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下周二起一連兩日以混合方式,同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網上舉行,重點探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數碼轉型趨勢及地緣政治等將如何重塑環球供應鏈,對業界帶來的機遇及風險等,邀請超過六十位物流、航運空運專家及業界人士,在三十場專題論壇在場或線上演講分享。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受新冠疫情引致的勞動力持續短缺、國際運費上漲、港口擁堵等因素影響,供應鏈危機正困擾着美國。據《財富》雜誌網站日前報道,美國供應鏈問題已經蔓延至學校食堂,全美各地學校的牛奶、雞肉、麵包等食品出現供應短缺,這是該國近三十年來從未遇到的難題。

  近日,俄亥俄州森特維爾市學校的食堂員工正面臨一個天大的難題:菜單上要安排甚麼東西?受供應鏈混亂和缺貨影響,學校食堂每周都難以確定菜單內容。該學區學生營養服務女主管斯通說:「好幾樣食品的貨源太難找了。這確實影響了我們的整個流程。孩子們都快吃不飽了,這很可怕。」 

據美媒報道,最近,冷凍雞塊、麵包、預先包裝的花生醬和果醬三文治等主食的供應出現問題。儘管斯通努力預測未來一周的食品供應情況,但因為始料未及的短缺,她往往每周要至少更換二至三次菜單。這也打亂了她的預算,因為如果某分銷商相對便宜的食品缺貨,購買替代品往往要多花錢。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美國供應鏈問題(由於持續工人短缺而加劇)使得為孩子提供食物的學校面臨額外的壓力。

  美國學校膳食營養協會女發言人希夫納說,食品短缺正在全國範圍內發生。為了確保學生能吃上飯,維珍尼亞州的一所學校決定將三文治、冷藏的薄餅等快餐食物充當食堂的飯菜。而這類食品在當地不少家庭看來都是沒有營養的垃圾食品,但目前學校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樣的困局。「供應稀缺,因為勞動力稀缺。」負責為俄州學校訂購食物的食品經紀人斯圖爾特表示,這是一個骨牌效應,首先是製造商無法獲得原材料,然後影響供應商,最後是依賴這些供應的消費者。

巴士的報

全球疫情肆虐,航運亦大受影響而延誤,打亂食品供應鏈。香港食品委員會主席吳永恩表示,船期失準、貨櫃價格高企等因素,令食材成本上漲,雪藏雞翼等食品供應量近期明顯減少,料將加價10至15%;至於食米因有合約約束,估計售價不會出現大幅波動,惟全球供應鏈需待疫情完結後,才有望回復正常。

吳永恩表示,受疫情影響,現時貨運船期延誤,以至未能掌握貨物準確到達的時間,「以前航班好準,最多相差半日,現時遲一星期都有發生。」他又說,貨櫃運輸成本亦有所上升,由原來3000元一個貨櫃,加價至2萬元,再者人民幣價格升,供應鏈受開工人手不足、碼頭起卸快慢等範疇影響,成為食材來貨價貴的主要原因。 

吳永恩續指,貨運船期延誤等情況令本港冷凍食品,如雞翼等供應明顯減少,明言成本上升一定會轉嫁消費者,料會加價10至15%。

至於食米,吳永恩說,本港食米多由越南、泰國等地供港,雖然成本上升,但因買賣雙方有簽署合約,故價格「不會有大上大落」,而且本港有食米管制,設有適當儲存期,相信對本港供應及價格情況影響不大。他說,現時全球供應鏈混亂,主因與疫情有關連,相信要留待疫情消失,食材供應及價格才可逐步回復正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