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漲價重壓 復加拉閘限電阻礙
中國海關總署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大漲,其中鐵礦砂、原油、銅進口均價同比分別上漲67.5%、32.8%、37.9%。目前國際油價已連升8周,每桶突破了80美元;新冠疫情影響清關、致使物流成本高企,加上近期全國各地又頻繁出現拉閘限電,在多重不利因素夾擊下,內地不少出口企業出現訂單大增但利潤更微的情形。面對「越忙越窮」的窘況,有能力的企業通過提高自動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同時,有不少企業因客戶不接受加價而被迫減少訂單、縮減產能。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
由於中國疫情控制得比較好,而東南亞近幾個月疫情爆發,大量訂單近期回流中國。然而,中國不少出口企業卻是收穫了大量訂單的同時,利潤卻被多方高漲的價格所吞蝕,出現「增產不增收」的境況。目前,前往歐美的物流成本較疫情爆發前漲了六七倍,但效率卻大幅下降。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中國進口的大宗商品卻持續大幅漲價。海關總署日前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上漲,鐵礦砂、原油、銅、天然氣、大豆進口均價同比分別上漲67.5%、32.8%、37.9%、5.1%和29.4%。
油價破關 製造業首當其衝
另外,國際油價也繼續上漲,紐約和布蘭特原油價格已雙雙突破每桶80美元的大關,較七個月前上漲了逾兩成。高漲的油價令從事塑膠、化工等出口的企業深受影響。這些原材料的漲價壓力,都傳導到製造業的身上,擠壓着它們的經營利潤。
與大宗商品價格大漲相比,9月下旬以來全國各地拉閘限電,對企業的影響同樣巨大。目前拉閘限電多個省市仍然頻繁地發生,深圳、東莞等粵港澳大灣區很多出口企業,一周正常供電僅三四天,有的甚至更少。
部分企業上調訂單價格減壓
飽受上述多種不利因素影響的大灣區港企和本地企業,只好想盡辦法應對。有企業無奈之下不得不提高訂單價格;有條件的企業則加強生產自動化,增加機器人,以降低成本。
從事歐美和日本塑膠包裝袋生產的港商、新興集團董事長何廣健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化工產品原料漲價三成多,但公司的深圳工廠一直按原訂單價格執行,不能提價,因此利潤十分微薄。加上緬甸政局不穩,公司又將緬甸工廠七八成訂單轉移到深圳工廠,現在工廠是滿負荷生產。然而,目前不僅是原材料漲價,更是遇到一周停兩天電的困境,令生產進度和訂單交付受到影響。為應對成本高企,公司與客戶協商後,將產品訂單漲價10%以上,雖然降低了運營壓力,但實際上是「訂單豐收利潤稀薄」。
從事五金工具生產的港企順景園精密鑄造(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子芳告訴記者,上半年公司因人民幣升值影響已損失不小,如今公司又面對主要材料鋼鐵今年以來上漲數成、公司訂單一直沒有漲價的境況。最近實在頂不住了只得與客戶協商,上調出口歐美的訂單價格,但具體漲幅他不願意向外透露。令他欣慰的是,因為公司是龍華區重點支持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未受停電困擾。
推進生產自動化減成本
生產打印機、複印機和汽車零部件的香港上市公司億和精密工業控股,公司集團總部在深圳,並在重慶、武漢、墨西哥、越南等地設有12個生產基地,國內外員工有上萬人,主要出口歐美日本企業。有關負責人表示,原材料漲價和停電,令產品利潤與產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企業,公司目前加大力度內部挖潛力,進一步推進生產自動化、無人化等,向高效率方向轉變。據悉,億和精密工業控股目前出口歐美難以提高出口訂單價格,調整空間有限。不過公司與日系戰略客戶達成成本補償類合同,可以根據匯率、市場價格調整,但存在滯後性。
港企東捷運通集團董事長黃鵬
●拉閘限電對出口企業的壓力頗大,因為企業生產受限,進口商對內地企業接收訂單有所顧忌。作為物流業界他有明顯的感受,進入10月中,一些貨主出貨大幅下降。
三聯國際物流總經理龍檢君
●現在深圳拉閘限電要好一些,沒有東莞、惠州等地頻繁,但這對公司貨量也有影響,尤其是公司經營遠洋航線,其中僅歐美航線的貨量約下降了15%。
從事海運業務的深圳市中進國際貨代執行董事唐毅
●9月以來的拉閘限電給公司客戶帶來很大困擾,有客戶一周只生產三四天,生產不能正常進行,出口交貨也受到影響,因而令到物流業務比較被動,之前預訂的艙位只得大幅削減。
製表:記者 李昌鴻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莊程敏) 全球大宗商品出現漲價潮,9月內地PPI突破兩位數增幅,按年升10.7%超過預期,更達26年來高位。
大宗商品漲價的壓力,透過原材料傳導到各個生產環節,令近大半年來備受貨櫃運輸大幅加價以及近期還受拉閘限電影響的內地港企,有如雪上加霜,苦不堪言,有港商稱現時的整體成本上升了約20%,外貿生意減少了15%。
鐘錶商:客戶拒加價 蠶食利潤
鐘錶商運年集團執行董事劉燊濤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坦言港商目前的經營環境十分艱難:一,近半年來,很多原材料如鋼、電鍍的價格都不停上升;二,因疫情工人流失,例如有些會返了家鄉,令部分區域的員工造成短缺,工資亦會因而上漲;三,限電問題,不少製造業生產都受到停電的影響,使用後備柴油的成本亦會大好多;四,船運及空運價格急升,增加了運輸成本,同時加劇部分入口材料的價格上升;五,美國塞港,清關時間變長。他透露,現時整體成本上升了約20%,由於很多客戶都不接受加價,對於價格「咬得比較緊」,普遍都要自己承擔成本上升的部分,導致利潤下跌。
原材料人工船運價格樣樣升
劉燊濤續指,如果消費者不能接受產品加價,訂單量亦會因而減少,生產亦可能面臨萎縮,拖慢經濟增長。他指:「不過,多年來產品的價格只會一直上升,未試過回落。」就目前而言,因公司承擔大部分成本上漲的壓力,訂單情況與去年相若,為今之計希望以提升自動化來節省人手成本。另一方面,受到內地限電影響,部分廠房需要「停五開二」,公司的產能已下降約三成,只能將員工調班,例如早班轉晚班等,盡量減少影響。
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黄達勝則表示,公司做外貿生意,早於去年6月時已通知所有外國客人,提醒他們中國內地所有物品價格都會上升,包括產品及船運、物流等,內地原材料價格上升,是因為很多都是從由外國輸入,人工升、船運價格升是原材料價格升的主要原因。公司外貿近大半年生意已減少了約15%,除了價格上升因素外,外國進口商很多時也都是「睇餸吃飯」,不想冒險採購太多貨品放在倉庫,消費者也會因為物價上升減少消費。
不過凡事有利有弊,黄達勝指,公司6年前已增添進口保健品生意,從外國引入優質保健品經跨境電商合法進口到內地,目前的情況對公司在內地業務反而有幫助,因外國保健品價格升幅沒有內地的升幅那麼大,這令進口的保健品更具競爭力。
但長遠來說 ,他則希望中美能夠早日回復正常貿易,「現在國家實行的政策,是希望歐美的廠商對當地政府施加壓力,促進他們的國家跟中國恢復正常貿易 ,相信明年3月前或有好消息,雙方會協調慢慢一步一步恢復正常貿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