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全球通脹暴升涉五大因素 多國央行預測比預期長久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全球通脹升溫,綜合各專家的分析,全球通脹由五大因素推升,包括能源、晶片、糧食、環保(綠通脹)、薪金。多家央行官員已開始承認,物價上漲時間可能比預期久。

  許多央行官員雖仍堅持認為,通脹熱度終將降溫,但眼見一系列問題造成貨物和服務價格節節攀升,外界對未來通脹預期也不斷調高,多家央行官員已開始承認,物價上漲時間可能比預期久。

五大通脹壓力來源,第一是能源。歐洲和美國汽油價格今年分別已飆漲超過百分之三百五十和一百二十,原油價格則大漲約百分之五十。高盛預測,倫敦布蘭特原油價格將由目前的每桶約八十美元至年底衝上九十美元。許多經濟學家預期,由於美國產油速度減緩、污染者碳排放許可成本升高,及污染較重的燃料使用遭到限制,汽油價格偏高的情況不會消失。

  歐洲面臨天然氣供應短缺,今年冬天可能爆發能源危機甚至衝擊全球物價。各國致力放棄煤炭使用,使歐洲比以往更依賴天然氣為家庭用戶供暖與發電。但已沒有足量的天然氣供儲備過冬,加上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大戶增加國內儲備,令情況愈來愈糟。天然氣價格飆漲逼使歐洲一些化肥及更多生產商減產,導致農民成本暴增、加劇全球民生物資與食品價格上漲。歐盟統計局上周五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九月份歐羅區通脹率達百分之三點四,高於市場預期,並創下十三年新高。

  其二是晶片缺貨。這個問題已影響製造業生產,美國通用汽車將第三季出貨量減少二十萬輛。德國《星期日世界報》引述專家預期,今年全球汽車生產將減產一千一百萬輛,減幅高於先前預計的八百萬輛。晶片價格不斷攀升,帶來的影響將擴及眾多產品,從電子裝置、汽車、電話到洗衣機等。但晶片製造商也有漲價理由,他們面臨從原物料到供電各類成本都在上漲的情況。凱投宏觀高級歐洲經濟學家艾倫-雷諾茲預測,半導體短缺情況將持續至明年。

  第三個通脹壓力來源是糧食。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編彙的指數顯示,今年一至八月,全球糧食價格上漲達百分之三十,反映廣泛的物價上漲壓力。摩根大通的分析師認為,糧食價格大漲除了因為農產品價格攀升,還歸咎新冠疫情引發的相關壓力,例如物流中斷和運輸成本增加。

  其四是環保(綠通脹)。各國政府為引導產業轉型為對環境更友善而實施的嚴格規定,被視為是刺激所謂「綠通膨」的原因。這些規定包括關閉污染環境的工廠、礦場及停用這類車輛和船隻。但這也造成重要貨品和服務的供應受到影響。例如歐洲的碳排放配額價格今年來已翻漲一倍,達到每公噸六十五歐羅。摩根士丹利六月預估,若價格攀上一百歐羅,將造成歐洲零售電力價格上漲百分之十二,並使得歐羅區整體通脹率增加三十五個基點。

  其五是薪金。隨着物價攀漲,消費者對於未來通脹趨勢也看升,進而將要求調高薪水。美國八月平均時薪已增加百分之零點六。在英國,一些產業今年薪資已調高最多達百分之三十。

  能源價格帶動通脹壓力倍增之際,法國政府已展開行動替消費者減輕壓力,除九月中表示,將一次性支付一百歐羅能源券給五百八十萬個家庭,幫助人民減輕能源漲價的壓力外,總理卡斯特克斯上周四再宣布,將暫時抑制天然氣持續漲價,並限制原定明年二月的電費調漲幅度。接下來各國是否也會跟進採取措施緩解通脹和對民生的衝擊,也受到矚目。此外,歐洲理事會近期也表示,在十月下旬將邀集歐盟各國領袖開會,商討能源價格飆升問題,以及如何減緩對歐洲消費者的衝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