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國策解碼:宏調未到 恐慌已到

蘋果日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金融風險問題的態度日益強硬,引起市場對中央行動會否升級的憂慮。過往中央常利用宏觀調控來化解經濟泡沫,而市場人士亦向來聞「宏調」 色變,因其對資本 市場殺傷力極大。雖然內地經濟環境日趨複雜,中央已不可能將以往的宏調模式重做一次,
但調整經濟的決心不容忽視。

內地至今最有殺傷力的宏觀調控分別發生在1993年和2004年,均是新領導人上場後,要對之前的經濟失控作出調節。可見新班子上場後,對舊班子經濟政策作出某種程度扭轉,已是指定動作。
中國目前經濟形勢,與1993年朱鎔基推行宏調前的局勢頗有相似之處。首先,當時企業三角債盛行,幾乎令金融體系癱瘓;而現在影子銀行問題嚴重,如果中央再 不重手整治,情況堪虞。其次,在鄧小平1992年南巡後,投資過熱,造成經濟泡沫化;而去年投資佔GDP比重已達48.3%,甚至已超過1992年的 42.6%水平,調整逼在眉睫。高盛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早前警告,中國未來幾年將進入投資調整期,經濟增長速度將大為放緩。

調整步伐不會急進

事實上,在6月初的經濟工作座談會上,李克強除了表示要「通過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意味不會放水救市外,亦提出要「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已經暗示其他調控措施還將陸續有來。
不過,隨着中國經濟日益成熟,相信中央亦不會重複類似朱鎔基時代的「一刀切」宏調。平安證券首席分析師羅曉鳴就向筆者表示,以往宏調都是在經濟過熱和通脹高企情況下推行,而目前經濟增速正在放緩,意味中央調整的步伐不需急進。

記者:黃尹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