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
灣區創新白皮書發佈 總結區內產業痛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帥誠
東莞報道)恰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佈2個月整,2019(首屆)莞深產業協同發展峰會昨日在東莞松山湖光大We谷產業園舉辦。現場發佈了《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地圖及園區模式創新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針對大灣區產業規劃佈局和發展方向進行了總結分析。與會專家則提出以「香港+深圳+東莞」模式打造世界新矽谷,並重點指出東莞在參與大灣區建設過程中需要作出的改變。
《白皮書》指出,從深圳、東莞產業實際分佈情況看,大量企業,尤其是傳統工業區,仍存在產能附加值低下、對租賃成本敏感,以及配套不能匹配等狀況一方面存在轉型升級、轉移優化、協同發展的需求,一方面又與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倍增計劃、產城融合等產業政策不符。這客觀上為產業園區運營者及其他產業服務機構帶來機會與挑戰。
析深產業三大痛點
《白皮書》還分析了深圳產業分佈與轉移的本質痛點,包括產業長期鎖定在國際價值鏈中低端環節、空間長期鎖定在收租經濟,園區碎片化和集約度低、環境長期鎖定在二元社會結構,歷史欠賬嚴重等三大痛點。這也使得未來莞深產業合作發展成為必然。
設計投產可快「舊版」5倍
在峰會舉辦期間,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就大灣區城市集群化趨勢下,莞深產業聚合與協同發展進行了分析。他認為,三藩市灣區的核心是矽谷,而粵港澳大灣區的「香港+深圳+東莞」,則是世界新矽谷組合。
林江說:「香港擁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在自動化工程、計算機科學等領域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但是香港的工業卻只佔經濟的7.3%,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微乎其微,大大拖累了香港的持續增長。與香港差不多體量的新加坡,工業和高科技產業整體佔比一直保持在20%以上。」
林江指出,東莞正好可以彌補香港、深圳在製造領域的短板。東莞製造產業配套完善、創新成果轉化能力強,莞、深、港在科技產業化合作方面具有廣闊前景。他表示,「香港+深圳+東莞」這一組合,具有世界最完整的製造體系,使得創業者從設想到產品的速度比矽谷的速度要快5到10倍,而成本是其五分一或更少。
倡珠江西建科創「飛地」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王福強則在演講中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應充分發揮港澳科創領域優勢,在經濟發展相對薄弱的珠江西岸打造一塊科創「飛地」。
「珠江西岸在廣東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目前大灣區城市群中呈現莞深、港澳兩極強的趨勢,所謂的科創『飛地』即是把香港科創產業遷移到珠江西岸,以此帶動珠西科創產業發展。」他說。
除此之外,王福強還提出把珠江東岸作為大灣區教育產業重點。目前珠江東岸雖然擁有科創和產業發展慣性優勢,但原始創新能力不強,亟需集聚世界科創資源,引入國際科技性大學推動當地科創發展。
他認為,可以借鑒美國加州大學發展模式,在珠江東岸打造大灣區大學系統。「由香港牽頭,建立大灣區大學系統,一定程度上推動粵港澳高校聯盟學科互認、高校資源共享。優先引入港澳高校內地辦學,進而推動內地教育系統改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