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西江東輸」明年底通水 直送灣區

文匯報

(大公報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民生項目「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獲新突破。記者3日從施工方獲悉,該工程跨越珠江口,下穿獅子洋輸水隧洞近日順利貫通,也標誌着該工程建設進程已過半,可望提前於2023年底建成通水。工程抵達深圳交水點之後還規劃新建聯網工程,匯合「東深供水工程」匯合,從而連通香港。屆時,將實現從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引水,有效改變現時東莞、深圳、香港從東江取水的單一供水格局,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

珠三角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尤其是珠江口獅子洋區域的水文、地質條件異常複雜。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在此區域的輸水隧洞長約6.6公里,其中獅子洋隧洞長約3.2公里,最大埋深近60米;沿線還有多條獅子洋斷裂帶,面臨線路埋深大、圍岩透水強、海底換刀難等多重挑戰,施工難度在中國乃至世界水利行業實屬罕見,需要攻克諸多技術難題。

唯一接口 鯉魚洲泵站建設提速

歷經449天地下掘進,承擔穿江過洋重任的「粵海37號」盾構機,終於近日順利抵達海鷗島接收井,與另一台下穿蓮花山水道的「粵海36號」盾構機實現「海底鵲橋會」,打通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隧洞掘進關鍵一環。據悉,此次「下穿獅子洋隧洞」的貫通,不僅打通了獅子洋底咽喉隧洞,還意味着該工程建設進程已過半,較原計劃竣工期2024年,可望提前於2023年底建成通水。

廣東粵海珠三角供水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在距離獅子洋40多公里外的西江幹流順德鯉魚洲島上,該工程鯉魚洲泵站亦抓緊建設中,目前已陸續完成首倉混凝土澆築、8台蝸殼安裝等工作,建成後將作為工程唯一取水口,為粵港澳大灣區輸送源源不斷的西江水。

年供水量逾17億立方米

據介紹,作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受水區範圍最廣的引調水工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由一條幹線、兩條分幹線、一條支線、三座泵站和四座調蓄水庫組成,工程全長113.2公里,設計年供水量17.08億立方米,總投資約354億元人民幣。該工程建成後,將實現從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引水,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生活生產缺水問題,並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封閉輸送 取水點監察質量

據施工方提供的建設線路圖顯示,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自西向東抵達深圳交水點「公明水庫」之後,還規劃新建聯網工程,銜接至深圳清林徑水庫,再在深圳水庫與目前源於東江的「東深供水工程」匯合,從而連通香港。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設計相關負責人指出,該工程將有效改變目前東莞、深圳、香港從東江取水的單一供水格局。工程建成運行後,將通過源頭設保護區、建水資源實時預警預報機制、全封閉壓力流輸送、取水點水質監測等多項措施確保水質,意味着包括香港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將得到進一步保障。

數看珠三角洲 水資源配置工程

全長:113.2公里

年供水量:17.08億立方米

總投資:約354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定額安排超34億元人民幣

設計標準:在地下50至60米處安裝輸水管線,輸水幹線設計、校核洪水標準分別「100年一遇」、「300年一遇」

建設進展:至今累計完成48台盾構始發、105公里掘進、10餘條隧洞貫通

竣工時間:原計劃於2024年竣工,如今可望提前於2023年底建成通水

【話你知】西江水

作為珠江主幹,西江發源於雲南沾益縣烏蒙山脈中的馬雄山。西江流域面積大,水量充沛,受污染風險低,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Ⅱ類水體,部分指標甚至達到Ⅰ類,屬於水質較為優良的飲用水水源。

【智慧水利】地下60米鋪管 節約九成用地

為最大限度節約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資源與保證輸水過程中水質安全,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是在地下五六十米處安裝輸水管線,廣東省要將該工程打造成「新時代生態智慧水利工程」。

施工方指出,該工程背後所面臨的技術難題、風險挑戰,超過以往絕大多數水利工程,必須攻克長距離深埋盾構施工、高水壓襯砌結構設計及施工、寬揚程變速水泵研發、長距離深埋管道檢修等一系列難題。為此,提出「打造新時代生態智慧水利工程」的建設目標,聯合全國頂級機構與院士專家逐一破解各個難題,穩步推進工程建設。

至於為何不採取挖掘明渠的方式輸送西江水,廣東粵海珠三角供水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要在地下五六十米處安裝輸水管線,首先為了最大限度節約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資源。根據估算,如果採用開挖明渠的方式輸水,將要佔用2萬畝左右的土地,而目前的方案可節約90%以上的用地。而該工程的輸水管線深居地下五六十米處也為沿線城市的建設騰出了淺層地下空間。

【長遠規劃】東江水開發率近40% 逼近國際警戒線

記者從廣東省水利廳了解到,作為支撐珠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水源,東江以其不足廣東全省18%的水資源總量,支撐28%人口的用水和48%的生產總值,目前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達38.3%,逼近國際公認的40%警戒線。

由於持續乾旱少雨導致外江來水減少以及天文大潮的出現,廣州在2021年12月上旬持續受到鹹潮影響,部分自來水廠因入廠水氯離子濃度超標需要減產乃至停產,導致東部城區部分地方出現水壓下降乃至停水。

無獨有偶,深圳、東莞等城市在2021年秋季以來也已通過多種方式預警鹹潮威脅。截至2021年12月中旬,廣東省水利廳已協調惠州地區4座大中型水庫納入東江流域統一調度,協助廣州、深圳、東莞等城市緩解鹹潮影響。

受到旱情和鹹潮的雙重影響,廣東省供水形勢已十分嚴峻,據新發布的《公眾節水意識與節水行為調查報告(2021)》顯示,在全體受訪者中,只有38.48%認為自己所住城市缺水,48.31%認為不缺水。以廣州為例,有55.56%的廣州受訪者認為所住城市不缺水。而同屬灣區的深圳缺水更為嚴重,人均水資源僅為全國均量的1/2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