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買東江水枉付30億

蘋果日報

港粵於2006年簽訂最新東江水「彈性供水」協議,過去七年本港支付東江水開支逾204億元,但只進口了約49億立方米東江水,即「付了七年水價購買六年的用水」,多花約30億元。隨深圳、廣州及東莞等地對東江水需求持續上升,內地一直優先供應東江水給香港的情況存更多變數,立法會議員促港府制訂「港人港水」應變策略。

近年香港用水基本上依賴東江水,在現時統包總額的供水協議下,廣東省每年供港東江水上限為8.2億立方米,過去七年,除了2011 年時本港進口8.18億立方米較接近上限外,其他年份也未用盡供水配額。在供水有彈性、收費沒有彈性的情況下,政府為保障供水穩定,納稅人七年間多付了約 30億元。

須制訂自主供水

思匯的報告指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在供水方面未受內地嚴格的水資源管理目標約束,但在珠三角急速發展下,香港對水資源的議價能力也下降,日後不能再完全依賴東江水,必須就自主供水能力制訂目標。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同意未來東江水的供應存變數,香港有需要制訂「港人港水」策略,「例如研究海水化淡,或者更好利用集水區,即使未必可以完全自給自足,但已有逼切需要做研究同前期工作」。

《蘋果》記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