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股越來越難搵食,連書迷都要閃?本報記者昨日到灣仔書展直擊,發現財經書籍的攤位門庭冷落,「打書釘」和「攞贈品」的讀者佔了大多數,似乎於港股前景難測之下,讀者對財經這個核心書類的興趣減少,寧願輕輕鬆鬆睇小說過日晨。
記者:馮健鏗
就現場所見,雖然一系列的財經書已經放置在當眼位置,但讀者一般只會視而不見,寧可繞路進書攤買書學煲湯。天窗文化行政總裁李偉榮預期,今年的營業額會有 10%至15%的增幅,人均消費為200至300元左右。但他坦言,賣書要靠「明星效應」,銷情較好的作者通常為個人色彩豐富的名人,如曹仁超、東尼、司徒永富等等,而其餘銷情相對理想的財經書,就包括財經經典名著,以及一些講關於創業的書籍。
銷量難復08年前大牛市
他另指,由於近幾年港股市況比較淡靜,「很少財經書再可以打上十大暢銷書排行榜」。對關於個人投資、市況趨勢的財經書銷情造成一定影響,又表示現時財經書 的銷售量遠不及2006年至2008年的大牛市,形容當時「很多股神,好多投資經理變咗神級」,令敍述關於「投資心法」的書籍大賣。相比起財經書籍,李偉 榮坦言題材較敏感的書籍「更好賣」,例如佔領中環、普選、地產霸權等等。而經濟日報出版社業務經理許美金亦透露,財經書比較講求「時限性」,熱潮過了會少了人去購買。加上「讀者比較兩極化,分為入門、資深兩派」,當中以入門的年輕人較多,但他們有時只會先看作者,再看書名,往往對內容的了解不深。
作者名氣大 易吸引讀者
除了對內容了解不深,更有讀者「拋書包砸死自己」,當中19歲的梁同學向記者介紹一本「50個經濟學家講關於中國經濟問題」的書,但經記者查證後發現,該本書的作者其實只有一個,而內容是敍述有關50個中國經濟問題。另外,亦有不少初探股海的讀者到場選書,當中已退休的陳先生就表示,退休後才接觸股市,今次打算買兩至三本財經書,對有關技術分析的書本有興趣;而未曾接觸過股市的丘先生就表示,身邊朋友都有看財經書的習慣,自己去做分析和研究,但卻未決定買哪一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