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 星期四

戾氣瀰漫 福地堪憂

星島日報

今年的七.一,比起回歸後任何一年氣氛都要緊張,事後證明這種擔心並非杞人之憂,立法會被示威人士攻陷,議事堂變成廢墟。在部分激進人士鼓吹勇武之風下,大批年輕人干犯刑責,有人作出「死諫」,令人擔心負面情緒會不斷擴散。

  精神困擾心燥動

  一班示威者在七.一衝入立法會大肆破壞,對於今次事件,建制和反對派各執一詞。有很多市民在電視機前看到這些場面,都感到非常痛心。有不少中產坦言,本來開開心心的假期,變成在家中圍坐電視或電腦觀看立法會的情況,心情愈看愈激動,之後甚至有情緒低落、沮喪的感覺。

  類似的精神反應,相信不是個別例子。有精神科的醫生在衝擊立法會前,就說近日精神困擾的個案明顯增加。有人過去曾有過困擾,治療後已經好轉,近日從媒體接觸到這些事件,似乎滋生了不良反應,需要求助。

  精神科專家有這個觀察,從歷史的例子不同的時期,都會出現一些極端主義的日子,在香港有、在中國有、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這些群體情緒會互相影響,往往易發難收,形成群眾運動的悲劇,直至鐘擺去到盡,才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由悔咎中漸趨平息。

  以死陳情莫鼓勵

  在金鐘衝突後,社會的戾氣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在攻佔立法會後,社會迴響極大,有社運人士就聲稱激進人士「面對悲憤,已經接近求死階段」,認為應該得到回應。這種以生命作為表達訴求的意識,實在是非常危險。

  自反修例風暴發生以來,已經有多位參與者離世。他們的逝世都發生在政府停止修例工作之後,從理性上說,就算他們有甚麼不滿,都沒有嚴重的逼切性,需要以生命作出控訴。出現這個結果是非常可惜,也是各方面所不願見。

  同樣地,在攻進立法會的事件中,有參加者自稱死士。當日,警方沒有使用武力強行守住立法會,如果警方決定堅守或如反對派議員所言在日間「清場」的話,會不會發生嚴重傷亡,實在很難判斷。年輕人容易受人影響,情緒反應有時會很極端,經常把視死如歸,以死明志等口號宣揚,有可能在有意或無意間把這些意識送進他們的思想,絕對沒有建設性。

  群體意識要留心

  有社會學家曾提出,社會上的自殺風氣有流傳性,原因可能是人是群體動物,會互相仿效,在宗教上有共業的說法。當一個地方人人樂觀,積極向上,眾地可以成城,自然就成為福地。相反,如果人人心懷怨氣,甚至連生命都不珍惜,這個地方前景慢慢就會變得黯淡。香港人關心逃犯條例修訂,不論立場是甚麼,前提都是希望社會變得更好,要達致這個結果,只有把戾氣驅散,才能令正能量可以發揮。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我也是受戻氣影響的人之一

本來已經不想再談政治了, 可是你越不談, 他們卻越放肆

即使個人力量只如滴水, 也期望有能穿石的一日, 不管了, 只好有屁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