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作繭自綁2.0

巴士的報

經濟學人智庫公佈2019年全球生活成本指數,香港上升3位, 與法國巴黎和新加坡並列全球榜首。指數以紐約市的生活費100點 作為基點,香港、新加坡和巴黎高了7%,可見香港消費之貴, 生活之難。

早前參加一個財政預算研討會, 大多數的發問者都抱怨香港什麼都短缺,勞工短缺、土地短缺, 搞到營商成本很貴;打工仔則抱怨人工雖然加了一些, 但遠追不上生活費增加,特別是樓價貴得驚人。其實, 我們感受到的費用上升,核心推動因素是樓價和租金超貴。 以茶餐廳為例,租金就佔了總成本4成以上,就算餐廳不斷加價, 也抵消不了瘋漲的租金。

政府在覓地方面中短期沒甚良策,長線解決土地短缺的方法就只有「 明日大嶼」大規模填海計劃。政府周二公佈「明日大嶼」第一期10 00公頃工程造價估計為6240億元,主要在交椅洲填出人工島。 而第二期在喜靈洲的700公頃填海造價,則尚未公佈。

反對派話「明日大嶼」計劃等如「倒錢落海」,然而, 計數並非他們的強項。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說第一期填海計劃完成後, 可以供應15萬至26萬個住宅單位,當中七成是公營房屋,另外有 400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政府引述測量師學會行估算, 將會建成上限的7.8萬個私人住宅單位,賣地所得預計會有974 0億元至11430億元,若以下限4.5萬個私人住宅計, 預期賣地收益也會有7070億元至8230億元。 而核心商業區全面發展之後,每年可以帶來1410億元的增值, 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的5%。 政府這個估算尚未計算七成公營房屋當中, 還有相當部份居屋可供出售,政府也有收益。單看數字,填海之後, 政府賣地及賣樓所得,會明顯高於開發成本。所以, 質疑政府填海是倒錢落海,是只計支出不講收入的批評,難以成立。

其實,反對派如果覺得填海成本6240億太高, 理論上有兩個替代方案。一個是輸入勞工, 香港近年建築成本急升及工程不斷拖延,與本地勞工緊缺很有關係。 現時有人說在交椅洲建1000公頃的人工島, 是當年興建新機場的玫瑰園計劃的四倍, 成本高漲的主要部份是工人工資。當年興建新機場人工島, 政府封閉了整個地區,大量輸入內地勞工在島上工作。 現時政府預計不能大量輸入勞工,造價就變得很昂貴。現時, 在香港建造一方呎樓面的成本要4000元,在隔一條河的深圳, 成本只需400元人民幣。但當你問到工會以至反對派的時候, 沒有人會贊成輸入勞工,和回歸前相比, 如今政治上已不存在大批輸入外勞的選擇。

第二個方法是在市區邊陲地帶的郊野公園用地建樓, 肯定會比在海中心填出一個島便宜很多。在這些地區挑選500至1 000公頃的土地建樓,不用填海, 鄰接市區交通基建也能更快完成,相比填海,成本可能只是零頭,用 240億就開發到1000公頃土地,也可提前10年有樓落成。 問題是,很多反對派都是環保人士,大力反對在郊野公園建樓, 結果政府「一句唔該」就放棄了這個便宜又高效的方法。

這是一個典型的「作繭自綁」的狀況,什麼替代方案都反對, 剩下來的只有既長遠又昻貴的方案。 如果連這個唯一可大規模供應土地的方案都反對, 大家只能夠坐困愁城,不止是這一代人, 連下一代人都要繼續挨貴樓。

有時覺得政客都相當涼薄,滿口仁義道德, 但卻不會為香港這一代或下一代的年輕人打算,還「叻」 到把一些歪理,變成真理, 令年青人反對那些對自己有利的政策方案。香港作繭自綁,已經不是 1.0版,而是2.0版,只比台灣的4.0版好一點而矣。

盧永雄

2 則留言:

simon740@ymail.com 提到...

改名:毀滅大嶼!
跟住霧霾殺入香港,因為再無新鮮空氣!

unknown 提到...

樓上呢啲咪地產商同環保L既好朋友囉
政府遲啲可能會聽取你地既訴求, 借啲椅放棄埋個計劃, 到時你無樓住咪去大灣區囉, 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