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公立醫院床位長期供不應求,尤其在流感高峰期更是「一床難求」。政府根據批地條款要求兩家私立醫院提供低收費病床以接收公立醫院轉介的病人,減低醫療負擔。但申訴專員公署近期調查發現,低收費病床未被有效利用,其中一家醫院甚至在三季的流感高峰期内僅接收了2名轉介病人。公署建議醫管局和衛生署研究放寬轉介病人限制、簡化程序、將轉介安排恒常化、積極推廣低收費病床相關咨詢等,幫助該計劃更有效推行以減低床位壓力。
公署表示,荃灣港安醫院及聖德肋撒醫院共提供162個低收費病床,若以每名病人平均住院2至4天、入住率約8成計算,預計1年可服務1.2萬至2.4萬名轉介病人。但公署發現轉介數字遠低於預期,在2017至2019年的三季流感高峰期内,其中一家醫院每次共只接到轉介的25至35名病人,另一家醫院甚至總共只接收了2名轉介病人,根本無助公立醫院減輕床位壓力。
基於兩家醫院的地契分別於2047年和2060年才期滿,公署認為政府應重新檢視低收費病床政策,讓該政策發揮其作用,幫助更多有需要患者。公署建議醫管局放寬現有轉介限制,並簡化轉介行政工作,加快病床流轉。對此,醫管局解釋,為確保病人安全,臨床轉介標準較嚴謹,而前線人員在甄選期間發現大部分病人情況並不適合轉介。但公署發現,除内外科病人以外,一部分已轉至療養康復科的病人也應被納入轉介名單,這樣一來便可騰出床位接收更多內外科病人,加速病床流轉,從而紓緩內外科病房的壓力。
另外,因不少市民和私家醫生對低收費病床服務一無所知,公署也向食衞局和衞生署提議,積極向公眾推廣低收費病床、傳播正確充足的資訊,給予與低收費病床「相輔相成」的特定優惠和套餐式服務,並澄清公衆對低收費病床服務低劣的誤區和負面觀感,從而吸引負擔能力較高的病人轉用私營醫療服務,幫助緩解公立醫院的醫療負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