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失控的台灣物價

文匯報

「漲得一塌糊塗。」無論是去超市還是傳統市場,無論購買生鮮還是包裝食品,又或者是在餐廳用餐、預定年菜,都能聽到台灣民眾在抱怨生活成本越來越高。

位於台北市松山區的傳統市場龍城市場,一大早就湧入了前來採購的居民。「半顆高麗菜一百多元(新台幣,下同),一顆西紅柿80元,水果也『貴森森』,真讓人買不下手。」一位顧客對記者抱怨說。據市場裏一位攤販介紹,水果類木瓜、香蕉漲幅最大,同比漲40%以上,蔬菜類西紅柿、姜、芹菜、茄子也高漲35%。

民眾外出就餐的支出負擔也在不斷增加。記者經常光顧的中式餐廳「小上海」張貼了漲價告示,從1月起小籠包每粒上調1元;台式麵食連鎖店八方雲集也宣布鍋貼水餃每粒調漲0.5元,麵食類平均調漲5元;貴一點的餐廳品牌,像王品集團、麥當勞、鼎泰豐等,更是早在10月份就開始陸續調升售價。

台灣媒體《食力》針對全台19家代表性食品業者、46家連鎖餐飲品牌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68%的食品業者和67%的餐飲業者已經漲價或半年內會漲價;《食力》另一份網絡調查顯示,85.6%的民眾認為餐飲餐點在漲價,而生鮮食材部分則有90.6%的民眾察覺到漲價。

「漲」聲四起,從數據就可見端倪。今年以來,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有6個月超過2%的警戒線,11月更是較去年同期上漲2.84%,創下9年來新高;同月消費者「高頻率購買商品」(每月至少消費1次)更上漲6.62%,「漲」勢驚人。對支出主要用於日常生活所需的普通民眾而言,生活成本上漲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漲漲漲,萬物皆漲,老百姓荷包都癟了。」八方雲集餐廳常客李先生說,「今年餐廳年菜預定價格也大漲,根本吃不起啦,在家吃吃就好。」

這波讓民眾苦不堪言的通脹原因是什麼?專家分析認為,今年通脹是全球性的,在能源價格高漲、全球氣候異常和疫後供需不平衡等諸多因素交互作用下,許多商品價格正被不斷推向近年高峰。就目前情勢分析,供應鏈中斷、能源與原物料價格上漲等問題還將持續累積,廠商成本提升可能轉嫁於商品售價上,預計明年台灣通脹仍將繼續。

通脹已是「進行時」,有別於民眾感受到萬物齊漲,官方說法和民間感受卻是兩樣情。台當局多次強調島內「物價穩定」,稱油料費、運輸費、果蔬等部分商品價格只是短暫大漲,尚不符合一般性物價連續性、普遍性及顯著性上漲的通脹定義,只是「物價上漲力道比較大一點」。

面對所謂「短暫大漲」的物價,台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聯合零售業者在超市賣場設立了「抗漲專區」,被批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想要掩飾物價上漲的事實,卻釋放出物價已經飆漲的訊號,不過是掩耳盜鈴。與其四處嚷嚷通脹是「短期現象」,倒不如捫心自問是否已擬定好完善的因應對策。

更讓島內民眾有苦難言的是,物價上漲、生活成本大增,民眾的實際收入卻沒有增加,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屢探新低的年終獎金,更是讓日子雪上加霜,民眾紛紛嘆息今年「年關難過」。

據島內人力資源業者的調查,台灣明年只有四成企業會加薪,預期調幅只有3.1%。台當局希望以加薪抵抗通脹,但是企業不跟進、沒反應,結果都成了「假動作」。「我都四年沒漲薪水啦。物價上漲薪水沒有漲,吃一個飯卻要越來越貴,真的很擔心。」記者所居住公寓的工作人員藍先生說。

此外,受疫情衝擊,今年5月台灣失業率為4.11%,飆上7年半新高,工作崗位減少最嚴重的也大都屬於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服務業。批評者認為台當局只顧沉溺於高科技製造業帶高的「漂亮」經濟數據,對瀕臨絕境的服務行業缺少紓困措施,根本無法洞悉底層民眾生活的痛苦和無奈。

臨近年關,上班族都期待着年終獎金的發放。台灣1111人力銀行針對企業年終獎金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23.7%的受訪企業坦言今年確定不會發放年終獎金,確定會發放的受訪企業,平均發放基期也僅1.13個月,為11年以來新低。

「底層的人都活不下去了,為什麼不關心,只關心政治鬥爭?這才是底層的憤怒。官員在細數政績榮耀,沾沾自喜,卻不知老百姓年關有多難過。」計程車司機盧先生說。

失落的年關,「榮耀」的政客,茫然的人們,是台灣現實社會的寫照。

(來源:新華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