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

130萬人至少打1劑疫苗 54歲男打科興後暈眩及高血糖情況嚴重

星島日報

疫苗接種計畫今日已是第91日,昨日共有11宗送院個案,其中7人已經出院,一人不遵從醫生勸告自行出院,兩人未經診症自行離開醫院,另有一人留院,情況嚴重。作為背景資料,昨日共有51宗中風或心肌梗塞個案,需入住公立醫院深切治療部、急性中風加護病房和心臟加護病房。

接種地點 性別 年齡 疫苗種類 劑次 接種後出現症狀 情況

天水圍(天業路) 社區健康中心 女 38 科興 第一劑 暈眩及心悸 情況穩定 經治療後已經出院

曉光街體育館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女 37 復必泰 第二劑 心悸、高血壓及暈眩 情況穩定 經治療後已經出院

荃景圍體育館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女 58 復必泰 第一劑 暈眩 情況穩定 經治療後已經出院

官涌體育館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男 55 科興 第二劑 胸口不適 情況穩定 經治療後已經出院

元朗體育館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女 51 復必泰 第二劑 面部及 兩邊上肢出疹 情況穩定 經治療後已經出院

長沙灣賽馬會 普通科門診診所 男 60 科興 第二劑 右手腕出疹 及痕癢 情況穩定 未經診症 自行離開醫院

官涌體育館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女 42 科興 第一劑 暈眩及胸口不適 情況穩定 經診症後不遵從 醫生勸告自行出院

九龍灣體育館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男 51 科興 第一劑 暈眩及氣促 情況穩定 經治療後已經出院

將軍澳(寶寧路) 普通科門診診所 男 47 科興 第二劑 暈眩 情況穩定 未經診症 自行離開醫院

天水圍(天業路) 社區健康中心 女 42 科興 第一劑 暈眩 情況穩定 經治療後已經出院

源禾路體育館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男 54 科興 第二劑 暈眩及 高血糖水平 情況嚴重及留院

接種計畫開展以來,政府已為市民接種共約2,250,200劑新冠疫苗。當中約1,302,500名市民已接種第一劑疫苗,包括約560,200名接種科興疫苗,約742,300名接種復必泰疫苗。約947,700名市民已接種第二劑疫苗,包括約413,600名接種科興疫苗,約534,100名接種復必泰疫苗。
 
過去一日,約有26,000名市民接種了疫苗和約20,2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疫苗,約有6,400名市民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當中約2,9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3,400人是在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約有4,300名市民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當中約1,9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400人是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約有6,200名市民於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第一劑復必泰疫苗,接種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約有9,100名;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的整體接種率約為95%;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則約為97%;約6,6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的科興疫苗,而約13,6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的復必泰疫苗。

星島日報

一名32歲男子早前自行「溝針」,先後接種兩劑復必泰及一劑科興新冠疫苗。港大之後持續跟進其狀況,發現他體內的抗體水平非常高,疫苗的保護力或會維持較長時間。

《無線新聞》引述消息指,該名男子由英國抵港,接種首劑疫苗後,但復必泰出現瑕疵而暫停接種,男子於是咨詢過英國的醫師後決定「溝針」再打科興,其後復必泰恢復接種,他又再按本地醫生的建議,接種第二劑的復必泰。

港大其後持續跟進該名男子的情況,至今他未有出現任何副作用,毋須再覆診。而該名男子只於接種首劑疫苗後有疲倦,但只後打第二及第三針時均無任何異常反應。男子於14日後的中和抗體水平非常高,超過1比320。

港大醫學院內科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推斷,男子體內的抗體維持時間會更長,而他對變種病毒的保護性亦會偏高。他指出,普遍打了兩劑復必泰疫苗人士的抗體均很理想,有理由相信中間打多了一劑科興疫苗會令抗體更高,而該名男子較年輕,亦可能因此抗體較高。

孔繁毅指出,一般人接種疫苗後的抗體是1比40或以下,可維持3至9個月,而該名男子有逾1比320,估計抗體可維持一年。

惟孔繁毅指出,今次屬單一個案,強調抗體的數量因人而異,打三針是無必要,亦有機會浪費疫苗。

港大現時正進行科興及復必泰疫苗的「溝針」研究,有約30人已接種兩劑疫苗,他們出現的副作用與打兩劑同款疫苗的差不多,預計最快7月中旬有具體數據。

星島日報

本港今日無新增新冠確診個案,是去年10月以來首次;暫時有少於5宗初步確診。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說,現時本港仍朝著「清零」的目標,疫情未完全穩定,相信並非一個合適的時間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和入境安排。

梁子超指出,即使無確診個案,也不代表病毒已在社區清除,形容現時是一個敏感時間,本港起碼要確保兩星期「零確診」,甚至通關後兩星期無確診,再考慮放寬措施,相信會較為安全。

他認為「零確診」主要因為近一個月,很多從高危地區抵港的航班都禁飛,令輸入個案減少。他呼籲政府不要在短時間內取消高風險地區航班禁飛限制,否則容易增加輸入個案壓力,難以確保機場、檢疫酒店或醫院的隔離程序是「零風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