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大灣區協同發展 金融助產業升級

文匯報

傅剛 河東資產創始人兼基金經理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歷時近10年建造的港珠澳大橋順利通車,這也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的聯通互動正式邁入新階段。大灣區覆蓋的地區擁有近7,000萬人口,經濟規模達1.5萬億美元,超過了澳洲、印尼、墨西哥等部分二十國集團(G20)國家。預計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規模將接近翻番,達到2.8萬億美元。香港、澳門與深圳、廣州和珠海等內陸城市有非常好的互補關係,在可預見的未來,大灣區區域一體化進程會不斷加快,促進經濟交流融合轉型。這對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來說,都會帶來更多的潛在機會。

大灣區格局的形成,將促進資金、物流、基建、人才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其中最為廣泛深遠的是資金影響。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大灣區資金流動將以金融風險控制為首要目標,實現更豐富有效的配置。與之相比,物流、基建、人才等領域,大灣區互補流動更加顯而易見,如香港缺乏對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而深圳則欠缺更高水平的醫療條件,區域一體化將實現粵港澳之間取長補短,最終形成成熟完善的城市群落。

資金人才物流互補加強 

大灣區實現一體化後將帶來資產估值的上升和資產流動性的增強。「港股通」、「H股全流通」等一系列新舉措的正式實施,將帶動越來越多的優質中國企業赴港上市。未來「ETF通」、「新股通」、「期貨通」、「南向債券通」等機制的落地也會吸引更多資金來港配置香港市場,整體提升香港股市乃至大灣區市場的估值。

在大灣區協同發展的圖景下,除了金融產業,我們同樣看好區域內的高端製造產業。粵港澳地區的龍頭城市金融科技水平普遍較高,同時區域內整體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也較為合理,高端製造業大有可為。粵港澳大灣區已具備成為世界級港灣的基礎條件,未來很可能孕育出優質的科創型企業,需要穩定資金流的助力與支持,尤其需要借助國內創投基金行業的力量,通過扶持優秀的早期科創企業,實現金融資本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支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場經濟的運行中,政府並非萬能。但企業開創不可知性較強,如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承擔太大金融風險;而以政府基金為主導,則難以避免道德風險的問題。發展高端製造業需要政府降低行業整體的稅負水平,而非對各自區域的企業進行保護,市場才能夠優勝劣汰進行整合,真正優秀的企業也才能真正脫穎而出。

建議明年採啞鈴式投資 

2019年適合啞鈴式投資:一方面,以中證500指數成分股為代表的中國成長股估值長期偏低,但與中國經濟高度相關,其基本面表現都有亮眼之處,未來預期稍有改善,這部分股票都會有顯著的上漲空間;另一方面,從平衡風險的角度考慮,通過港股通投資部分與中國經濟相關度較小的海外企業,如加拿大的保險公司、英國的電廠、澳大利亞的燃氣公司等,可以平衡資產配置,規避宏觀投資風險。

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前景非常光明。隨着越來越多優質企業的不斷湧現,大灣區互流互通和一體化進程將會步入嶄新階段。不畏浮雲遮望眼,我們堅定地看多市場,對中國資本市場和大灣區協同發展的未來充滿信心,並已開始積極佈局,陸續推出新的基金產品,在當下低迷的市場中播下希望的火種。

我們相信,未來擁有清晰定位和獨特策略,兼具中國經驗和全球視野的投資公司將在大灣區一體化的新圖景中享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作為一家專注二級市場投資的對沖基金,我們將繼續堅持科學投資,深度聚焦全球上市優質中國資產,捕捉資產的動態價值,為投資者帶來長期穩定回報,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支持助力,促進區域一體化程度不斷提升。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沒有留言: